城鄉按相同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簡單說就是「同票同權」,意味著96萬農民選一個人大代表,24萬市民選一個人大代表,一個市民頂上四個農民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了。「同票同權」選舉人大代表,使得我國在落實公民平等的憲法權利上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是我國政治文明的巨大進步,無疑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落實憲法公民平等權利

現代國家的憲法一般都規定了公民平等的原則,但公民平等如何在實踐中得到落實,在法治社會,必須通過立法來實現。但是,立法的實質是一種利益博弈,法案通過的標準是民意代表的表決票數。長期以來,由於我國人大代表的比例是一個市民頂上四個農民,使得農民在城鄉利益的博弈中輸在了起跑線上。大陸歷史上有經濟上出現「工農剪刀差」的現象,加上城鄉二元結構畸形發展的現實,這都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矛盾。

在城鄉二元結構下,大陸城市公民與農村公民在教育、醫療、養老等資源分配上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城市公民與農村公民在機會獲得,特別是階層流動機會獲得方面的不平等。這些年來,專家學者紛紛呼籲給予農民「同等國民待遇」。黨中央、國務院順應民意,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如取消農業稅、免費義務教育、推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等,但在本質上,這些都屬治標層面。如今城鄉「同票同權」,則是對農民民主權利層面的「同等國民待遇」,才是最大的立足點平等、機會平等,才具有治本意義。

實現農民同等國民待遇

有人擔心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會影響人民代表大會的質量,實際上,這種擔憂是多餘的,是精英主義的偏見。參政議政是一個常識,其實很簡單,能夠接受的,就投贊成票,不能接受的,就投否決票。現在,城鄉「同票同權」,使得農民和市民有了同等的博弈起點、博弈權力,我們可以希望大陸未來的人大會議更加精彩,人們期待的議案辯論將成為現實。

權利的獲得不能指望施捨,只能靠自己去爭取,期盼城鄉「同票同權」的實現,使得公民平等的實現駛上快車道,如50年來橫亙在中國城鄉社會中的戶籍制度堅冰,城鄉「同命不同價」的苦難等,被打破的速度就可能加快,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更加可期。

#實現 #農民 #大陸 #人大代表 #同票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