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B9版)

14元掛號費 轉手飆到1000元

每天早上7點,張偉準時到北京協和醫院東院門口上班,混在病人中,高價兜售專家號。這是一個號販子的江湖地帶,灰色而低調。

一天中午,張偉坐在北京協和醫院東院門的長凳上,等待最後幾單生意。一個女號販子把手上沒賣掉的那張號一條條撕成碎片,往地上一撒,說:「你們誰把這張黏起來就給誰賣了!」大家哄然大笑。醫院的保安遠望著這群人,彼此相安無事。

從2007年開始成為號販子之後,張偉結束了過往四、五年的飄泊生活。每天早上7點,他來到協和醫院東院門口準時上班。走到導診牌前,周圍站著很多熟人,簡單打招呼之後,他們開始各自物色病人。

號販子有組織 雇人排隊

張偉會在旁邊一家速食店先把「客戶」前一天訂的專家號交到他們手裡,然後才開始招攬「散客」。剛到北京的時候,他只是幫號販子們排隊,一個晚上是25元(人民幣,下同),後來漲到30元。號販子都是他的東北老鄉,有來自瀋陽的,也有和他一樣來自遼寧省鐵嶺市。等他和號販老大混熟之後,他自己也變成號販子一員,在號販子的等級中,他是等級最低的「四號販」。有時他也要排隊,但更多時候他拿錢雇別的民工排。

一個普通門診知名專家的掛號,正常價格是14元,轉手後可以賣到200至400元,病人多的時候,他還曾賣出1000元一張。比普通門診專家號貴的還有「特需號」,特需號的價格是300元,一樣是供不應求,病人如果需要得自己掏錢付300元,再加上400塊錢左右的「手續費」。但這些錢,張偉並不能自己全部拿走,他得照「規矩」、按比例交給自己的上線。

為了看病,所有人都在瘋狂排隊,但多數人總是排不到。有時候,張偉也拿不到掛號,但張偉和一些門診醫生十分熟識,他會在中午時段,帶著病人直接到看診室找醫生要一個加號。雙方彼此心照不宣,病人很快得到診治機會,當然這一切也必須收費。在這種情況下拿到的錢,除了一部分上交「組織」外,還有一部分會交到醫生手中,當作酬謝。

這裡讓張偉找到了歸屬感。高中畢業後他就在瀋陽、天津等地四處打工。「都是為了一碗飯吃。你看我這身子板能做什麼?去工地,一天50塊錢?換你,你幹嗎?」這裡都是東北老鄉,平時一起聊天,出事有人罩著,還能找著更好的差事嗎?張偉說不能。

東北人壟斷賣號市場

在北京,東北人壟斷倒號賣號的市場,並禁止其他省份的人涉足,一個在醫院附近開旅社的老闆說,最開始一些唐山人和山東人也曾試圖經營掛號生意,最後都被「打出來」,「從此我們唐山人只經營旅社,雙方井水不犯河水。」

但張偉否認了這種說法。「我們東北人從來和氣,你按規矩辦事就行,你要想排隊倒號,明天就可以來,只是你有沒有關係拿到號的問題。」但是,不同號販子集團之間,為爭地盤打架鬥毆的事還是時常發生。對自己的上線,張偉避而不談。但有患者和大陸媒體發現,網路和電話預約掛號公司很可能是從醫院大量拿號並進行倒賣的主要源頭。這些公司在北京市推行「預約掛號一卡通」後大量出現,形式上是醫院將電話掛號和網路預約服務外包給這些公司。最大的問題在於,連醫院正式的掛號卡都未必能約上,為何這類公司卻能十拿九穩?

網路掛號公司 神通廣大

不過在張偉看來,這樣的組織都是仲介的一種,沒有什麼可指責的。「病人有這種需要,有的人忙,等不及排隊,我們幫一下人家;還有的人從外地大老遠地趕過來,急著要回去,我們賣號給他可以幫他省好幾天的吃住錢,收點報酬是很正常的。大家都是為了吃飯。」

現在,號販子們不但接受現場賣號,在網路上也掛出了手機號。張偉說,「每天手機響個不停,說明有很多人需要。」有時候派出所治安聯防隊的人也出來巡視,張偉他們就像鴿子一樣散開,等他們一走又聚過來。「他們也不會真拿我們下手,偶爾大家一起吃吃飯,就都熟絡了」。

現在,號販子們也有機會可以轉正了,10月11日大陸媒體報導,大陸衛生部醫管司表示,醫院可以和第三方仲介機構合作預約掛號。這意味著張偉這樣的號販,在未來或許有成為正規仲介公司的可能。同日,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表示,將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展開優化服務流程、合理利用醫療資源試點工作,今後門急診可以先診療後結算。

#掛號 #張偉 #大陸 #排隊 #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