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瑤是繼遼寧省人大副主任宋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李堂堂之後,成為這波「反腐攻堅戰」中第三位「中箭落馬」、遭到調查的省部級官員。

植林環保 花錢沒效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2007年1月起擔任貴州省政協主席的黃瑤是少數民族布依族人,1983年步入政壇後,官途順暢、一路高升,歷任黔西南州州長、州委書記、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省委副書記,素來以「口氣大、脾氣大、架子大」聞名,被稱為「三大書記」。

貴州司法界一位人士透露,黃瑤是因為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州)任職期間,對一個中央扶貧項目違規操作,另一原因則是其被指生活腐化,並包養情婦。此外,坊間也盛傳黃瑤與黔西南州一家公司違法開採金礦有關,不排除中紀委在調查的過程中,掌握了其他證據。

貴州省社科院專家表示,1990年代初期,大陸啟動「新世紀扶貧攻堅計畫」,針對5929個縣展開扶貧工作;其中黔西南州因屬典型喀斯特地形,是貴州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也是主要貧困地區之一,因而獲得大量扶貧資金。

司法界人士透露,導致黃瑤被調查的中央扶貧項目,是他在黔西南州擔任州委書記期間發包給一位四川楊姓商人操作的植林兼環保專案,花了大筆預算卻沒有成果;由於該涉案資金龐大,才會引起中央紀委的注意。

任職黔西南州 弊案多

除了扶貧項目外,中共中央紀委調查的重點還包括黃瑤在擔任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期間,收受下屬官員財物及生活腐化等問題。

一位貴州省政協委員表示,黔西南州雖然貧困,但資源卻極豐富,光是黃金儲量就超過300噸,遠景儲量(礦產儲量分類中,測定與推測程度最低的一級儲量,通常用D級表示)1000噸以上;煤炭遠景儲量達190億噸以上,境內水能資源豐富,有多座大型水電站,該州八縣還盛產蘭花,在某種程度上是個聚寶盆。

而黃瑤1992年6月剛升任黔西南州委書記,4個月後就當選中央候補委員,進入個人權力最高峰;而他被調查、涉及不法的案件,也都是在其任職黔西南州期間經手。

#扶貧 #調查 #一位 #西南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