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兩岸問題解決之道的意見是「一中兩憲」,也就是中共在大陸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台灣則在「台澎金馬地區」實施《中華民國憲法》,這兩部憲法各有其有效統治範疇,卻都建立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上。由於任何一個政治實體都是以憲法制定的,只要堅持「一中兩憲」的立場,雙方便可以對等政治實體的立場展開談判,不僅可以建構兩岸間穩定的和平關係,而且可以讓台灣參與國際社會。
如果海峽兩岸都能夠接受「一中兩憲」的主張,將來雙方要以「政治實體」的立場,簽訂「和平協定」或其他條約,既然不能使用現有的國名,不妨使用「台北中國」(Taipei China)和「北京中國」(Beijing China) 的名稱,代表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誰都沒有被誰「矮化」成「地方政府」。
以一中兩憲作為談判條件
「一中兩憲」是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基礎,也是我們的談判條件。我們不可能要求中共把「一中兩憲」寫成文字,然而,只要海峽兩岸當局都能夠接受「一中兩憲」的政治現實,我們便能夠以之作為基礎,不僅可以簽訂和平協議,而且可以發展兩岸穩定的和平關係。
人類任何一種問題的解決方案,都是針對現實而構想出來的。國共內戰結束將近60年,還沒簽署和平協議,今天海峽兩岸的對立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要解開這種史無前例的困局,當然要構想出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法。
2008年3月7日,我曾經拜訪前總統李登輝先生,交換彼此對兩岸關係的看法,訪問過後,並以《李登輝的歷史定位與台灣精神》為題,詳述雙方對談經過,以及李先生對「一中兩憲」的支持,刊登在報紙上。
二次政黨輪替後,我曾經以不同的角度,寫了5篇長文,討論我對「一中兩憲」的主張,刊登在中共所辦的「兩岸智庫雜誌」《中國評論》上;並曾以總統府國策顧問的名義數度訪問北京,和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以及台灣問題研究會的涉台學者開會。截至目前為止,對岸沒有人反對我的主張。
海內外政學界不乏呼應者
今年9月25日,大陸海外民運領袖徐文立在紐約時報上刊登英文廣告,呼籲各界人士連署,要求兩岸領導人接受「一中兩憲」的主張;台灣教授協會法政組召集人曾建元教授也在《台灣時報》上撰文,呼應這樣的主張。
我曾經把我寫的文章寄給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她很禮貌地回信道謝,但並未對這個問題表示任何意見。民進黨下台之後,內部不斷有人呼籲:舉行中國政策大辯論,大家也都期盼民進黨能夠提出兩岸關係的新主張。不料等了許久,最後竟然是阿扁在牢中以「美國軍政府在台代理人」的身分,要求「美國軍事政府恢復對台灣的管轄權」!
社會輿論一陣譁然,扁辦公室才趕忙宣布:「控美案」的訴訟策略,是希望民進黨能夠「徹底否定中華民國對台灣擁有主權,為獨立建國開闢一條活路」。難道這是民進黨的選擇嗎?這能夠凝聚台灣人民的共識嗎?
民進黨的下一步,大家都在等著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