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璐、柯文昌、蔣勳等人發起的「台灣好基金會」,就是看到台灣在地產業的潛力與侷限,希望協助這些社區手作產業被看見、被喜愛。「這些大多來自偏鄉產業工作者,以往必須背著一大袋東西,到處趕市集,尋求曝光機會,只為了一個星期的展期;在這裡,我們希望提供他們一個長期穩定的銷售平台。」店長葉莉慧說。
徐璐與基金會員工也歷經「上山下海」的辛苦,苗栗泰安、南投中寮、屏東三地門、花蓮鳳林,他們跑了一百三十個社區,尋訪具有特色及潛力的工藝品,「往往去了十個地方,只有一兩個適合。」徐璐回想。
「台灣好,店」強調的價值精神,在於商品「必須具有社區意義及文化傳承,而且能增加當地的工作機會」,徐璐強調,「我們不是採購商或中盤,我們希望成為連結在地人事物的平台」。
因此他們為大家找來台北板橋打鐵人的鐵鑄藝術品、桃園啟智學校的肥皂、苗栗苑裡山腳社區媽媽們的藺草編織、南投魚池的森林紅茶、花蓮秀林的太魯閣族藤編、台東國小校長發起的原愛木工坊……等一百多種手作商品,就是要讓它們集中在一起,「讓大家看到台灣的美好」。
不只如此,他們還要解決銷售問題,有些商品本質很好,但賣相很抱歉,例如台中女子監獄受刑人的手工巧克力,寄到店裡時,是用顏色嗆豔的錫箔紙包裹,然後放進透明塑膠袋。於是基金會找來適合的包裝紙讓她們使用。
但徐璐強調,他們會給予包裝及行銷建議,但絕對尊重生產者的主體性,也不介入產品的本質,例如台東金鋒鄉的原愛布工坊,希望「台灣好,店」提供產品建議,基金會請視覺設計師霍榮齡到當地,以手作者的原始作品為素材,只傳授大致的修改方向。
目前陳列、店租、行銷包裝的成本大多由基金會吸收,然而,徐璐期望兩年內能讓「台灣好,店」收支平衡,目前他們努力開發企業伴手禮的市場,希望除了走進店內的顧客,也讓更多企業都看見,台灣在地產業的美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