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層意義是手工藝術,十九世紀後半,工業化最早的英國就在威廉莫里斯的倡導下,興起反思機械文明的「工藝美術運動」;一九二○年代,日本也在柳宗悅的鼓吹下,標舉出強調手工、生活工藝的「民藝運動」,延續了日本的職人傳統,影響至今不衰。在台灣,文建會工藝研究所旗下的工藝之家,長期鼓勵民間職人的手藝創作。
手作產業的第三層意義具有「在地經濟」及「社區營造」的雙重內涵,依照各地產業特色,發展多樣性、獨特性的社區經濟活動,可以活絡地方經濟,協助弱勢者就業,並創造多彩繽紛的在地文化。
手作產業的第一層意義是手工製造,強調少量、獨特與創意,從肥皂、公仔到各類材質的編織品,樣貌多元,近年也常被稱為手創產業或手感經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