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委會主委戴遐齡昨日表示,希望各隊能捐棄成見,多站在球迷的立場上來想,共同扶植台灣籃運。
台灣籃球曾在中華體育館與CBA時代達到巔峰,但因中華體育館失火與CBA封館而跌入谷底。
7年前體委會與中華籃協共創SBL,這幾年來塑造了林志傑、田壘、陳信安、曾文鼎與吳岱豪等實力與人氣兼備的球星,但也因轉播權利金與SBL委員會功能不彰而逐漸走下坡。
如今,籃協大開方便之門,不再約束球員尋夢,林志傑才得以遠赴對岸打球。
然而,SBL委員會卻有意走回頭路,關掉後段班球隊找洋將這扇窗,一來一往之間,球員少了對抗性,球迷則少了看球樂趣,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戴遐齡昨日表示,籃球是僅次於棒球國人最喜愛的運動項目,現在北、中、南三縣市都有意興建新球館,未來SBL就不需再為了找比賽場地而傷腦筋,而開放洋將不但增加球賽可看性,更能提升球員的實力,明年廣州亞運方能和其他國家一較長短。
「期盼各球隊能將眼光放遠,唯有好比賽方能吸引球迷進場,台灣籃運也才有向上的力量。」戴遐齡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