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很久以前,一位勤奮的秀才租借南湖裡瀛洲亭的一間小屋苦讀,準備科舉應試。秀才的妻子心疼丈夫,千方百計做出各種可口飯菜,按時送給丈夫。可是從家裡到南湖路途比較遠,每次送到時菜飯都已經涼了,秀才的妻子十分過意不去。有一天,她特意熬了一鍋濃濃的雞湯,附帶一碗又白又細又滑的米線,送去給丈夫。

炭烤臭豆腐 道地街頭小吃

她提著提籃走出家門,走了好久才來到湖堤的石橋上,這是她每天必須經過的地方。這天,她像往常一樣走過長橋;擔心秀才不能按時吃上飯,忍住腿腳酸痛,拿著提籃,跨過石橋,踏上長長的湖堤,終於來到瀛洲亭。

秀才高興地接過妻子手中的提籃,揭開蓋子一看:油汪汪、黃澄澄的雞湯似乎已經涼了;可是伸手去端,卻感覺熱得燙手。秀才的妻子連忙把米線放進去,一碗熱氣騰騰、濃香撲鼻的雞湯米線就放在秀才面前。

秀才的妻子這才發現,原來雞湯表面浮著的一層油可以保持雞湯的溫度,於是隔天他試著把切得飛薄的肉片放進湯裡,發現滾燙的雞湯竟然能夠燙熟肉片。從此秀才的妻子就經常熬煮濃濃的雞湯,帶上切得飛薄的魚片、肉片……等食材,以及白細的米線,送去給秀才。著名的「過橋米線」,就這樣被創造出來。

蒙自人以這一道當地美食為榮,並且不斷的改進,包括湯頭,從單純的雞湯,到雞鴨混合熬煮,甚至雞湯魚湯混合,搭配的食材更是千變萬化,以適應不同的口味需求。過橋米線的鮮美柔細,更廣受各地中國人的喜愛,今天幾乎在任何一個城市,都能見到過橋米線的身影!

除了過橋米線之外,蒙自一帶還有不少雲南美食;像是最平民化的烤臭豆腐、烤馬鈴薯,到處都有小攤子架著小炭爐鐵絲網,隨烤隨吃;幾乎成為雲南人主食的餌塊,或是直接烤、或是切片炒;還有清淡的雞湯火鍋裡煮熟的各式各樣鮮美菌類,更是來到雲南蒙自必嚐的美味。

石榴之鄉 出產碩大甜石榴

蒙自的水果也是一絕,特別是在台灣比較少見的「甜石榴」,不僅個頭大,而且皮薄、籽小,雖然顏色不是很紅,卻甜得像糖漿一樣,不愧是「中國石榴之鄉」。蒙自縣新安所種植石榴已經有六、七百年的歷史。據說最初蒙自的石榴是引進伊朗和阿富汗的品種,但是在當地果農的長期栽培實驗中,培育出甜綠子、甜沙子、甜白花三種上乘品種。其中,以甜綠子最為優秀。

1987年,蒙自甜石榴的種植,曾獲得世界銀行的貸款支持,當年種植石榴的面積為4000多畝;到了今天,石榴園總面積已經發展到2萬畝以上,不僅供應國內銷售,甚至外銷到香港、河內、海防等地。蒙自的石榴大約在九月份開始成熟,十月大量上市。如果剛好在石榴季節來到蒙自,千萬別錯過這種難得的美味!

#丈夫 #雲南 #石榴 #米線 #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