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日報》報導,「蟻族」主要特性是高智商,都受過高等教育但畢業後因找工作不容易,從事臨時性工作甚至失業或半失業、平均月薪低於人民幣2000元(人民幣,下同),卻又因工作需要,不得不在大城市外圍郊區找價廉、空間狹小房屋居住的大學畢業生族群,年齡集中在22至29歲的80後(1980年後期出生)年輕人,而且總體失業率越高,族群越龐大,大陸各地的「蟻族」,保守估計超過百萬。
據《蟻族》中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北京有超過10萬名大學畢業生聚居在海淀區的東北旺、西北旺、二里莊、肖家河,昌平區沙河鎮等郊區衛星鄉鎮,69.6%的人居住面積在10平方公尺以下、平均月租金377.24元的房子;光是在唐家嶺就住了5萬人,相當於當地原居人口的20倍。而北京的「蟻族」超過8成是外省離鄉背井進京打拚的年輕人。
八成來自外地 租屋打工
這些聚居村的發展,主要是因為就業市場限縮、房價不斷上升,只有微薄工資的「蟻族」別說買房子,連租房子也得量力而為,大多只能選擇在環境狹小、衛生條件差、安全隱患大、罪案頻仍的城鄉交界處或大學附近的衛星城鎮賃屋而居。
雖然在北京找工作不容易,但因家鄉工作更難找、生活水平也不如北京,所以「蟻族」不想回鄉工作,只能以「且戰且走」的方式待在城市裡,不論薪水多寡,先找到一份有收入工作再「騎驢找馬」,所以大多數人都從事臨時工作,徘徊在失業邊緣,收入當然很難固定,最少時甚至一個月可能只有500元。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有超過4成的人表示在省吃儉用下略有結餘,但大多數「蟻族」都只能掙扎著養活自己,無法寄錢回家養父母,甚至有1成7的「蟻族」仍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
大學生多 地位優勢變弱
教育專家認為「蟻族」的出現,與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去精英化」有關。大學擴大招生以後,很多人都能進入大學就讀,所以這幾年大學畢業生不斷湧入社會,造成就業上的困境,剛畢業就失業,從以往的優勢族群轉為相對弱勢群體,近年大學生畢業的期待薪酬標準停滯不前,甚至下降,就反映了這個趨勢,也造成「蟻族」的衍生。
在這麼艱困的情況下,「蟻族」仍不輕言放棄。報導中引用一位2008年廣東商學院畢業生的說法:「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是打不死的小強,就這樣活著。拚到最後,不管路是怎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