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在台北,陸委會也是在10月下旬於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領台灣媒體高層訪問團前往大陸的前夕,宣布了一連串放寬大陸媒體在台駐點的規定,展現在過去較為罕見的善意。但是就在一周之前,針對兩岸和平協議是否可進入協商的階段,台北又透過亞太和平基金會表達必須先行做到的前提條件。

兩岸對政治議題皆保留

這兩個具體例子告訴我們,台北與北京為了促進兩岸關係的和諧氣氛,都可以不約而同的釋放了很多善意。但是一旦觸及到外界所關注的議題,特別是政治性議題,兩岸當局的態度就趨向於保留。這中間所涉及的態度轉變,委確令人感到玩味,但答案也不難尋求,其實就是雙方對彼此的互信感到還是不足。在彼此即將可能就要涉入政治性議題探討時,由於政治互信的脆弱基礎,遂導致了兩岸對應方面的保守立場。

馬英九總統在今年《國慶致詞》中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固是充滿期待,可是對雙方未來可能遭遇的挑戰,類如涉及到政治議題談判所需的政治互信,仍不具信心。他說:「兩岸間的差距與疑慮,有其歷史因素,不可能一步跨越,旦夕消弭。將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仍需雙方抱持信心,正視現實,循序漸進,以擴大互信,求同化異」。

而陸委會在回應「胡六點」時已經點出,在兩岸政治互信沒有全面建立之前,雙方所談的議題就只能鎖定在經濟文化層面。

同樣在北京,對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建立雖有高度的期待,但在現階段的情勢下,也只能保持審慎因應的態度。胡錦濤在今年5月26日會見吳伯雄時,曾說「考慮到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難題,鞏固和增進雙方的政治互信尤為重要」。而國台辦主任王毅在今年面見江丙坤時更「意在言外」的說了一段看法,值得台北再三推敲其中含意。

北京擔憂政治互信不足

王說:在兩岸協商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主張,也會有不同的聲音。對此,「我們一方面要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去做解釋和說明,以增進瞭解,凝聚共識。一方面還要秉持堅定的信念,克服干擾,化解分歧,持續不斷地向前推進。對於其中出現的緊張,要以最大的耐心去解釋說明,以便凝聚共識,另外還要秉持堅定的信念,落實執行,向前推進」。依王毅的看法,兩岸關係還存在一些固有的矛盾、分歧以及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敏感問題。所以王毅是建議:「隨著兩岸關係不斷深化,需要我們妥善處理和解決好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會使兩岸關係遭遇瓶頸,停滯不前;如果解決不好,會拖兩岸關係的後腿,甚至使兩岸關係進程發生逆轉,為此,我們應未雨綢繆,逐步為解決這些複雜和敏感的問題積累共識,創造條件」。整段說辭,清楚表達了北京對兩岸政治互信不足的憂慮。

兩岸政治互信的不足,說明了類似像「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機制」要在短期內想達成協議的困難。但是兩岸當局如果不願走出一步去推動彼此互信基礎的建立,那麼兩岸關係的停滯不進,台海和平遠景的難現,恐怕就會很快的就展現在眼前。

#台北 #兩岸關係 #政治互信 #北京 #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