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表示,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各項振興車市方案,今年3月起中國輪胎外胎產量顯著回升,並創新高。尤其,中國大陸商務部擬調高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最快11月公布,正新、建大及南港等大陸廠較具佈局規模者,蓄量衝刺,加上亞洲合成橡膠報價上檔空間有限,對輪胎廠成本衝擊不大,第四季營運表現可望優於預期。

中國大陸市場已成為全球汽車品牌逐鹿的新戰場,不僅躍居國際車廠前五大耕耘焦點市場,包括台橡、南帝及正新、建大、南港等橡膠、輪胎廠,今年前三季營運、獲利也隨大陸收益走堅,連帶攀揚。

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協會透露,大陸當前補貼標準還沒有完全達到預期作用:如一輛普桑轎車若走普通程式只能拿到6,000元補貼,但若到二手車市場可賣1至2萬元。這次調整關鍵就是加大補貼力度,讓報廢更新補貼比賣二手車合算,打動消費者報廢更新需求。修改意見正待相關部委會簽,最快11月公布,並於年底前執行。

建大旗下毛利較高的小胎(自行車胎、機車胎)比重達80%,大胎與工業用胎約20%;受惠小胎步入旺季,大胎因車市回溫,展現產品全面性成長。

正新目前產能利用率近滿載,而主要業績來源的大陸車市尚未有踩煞車跡象,內部對營運審慎樂觀。

正新今年包括正新海燕、天津大豐、泰國、越南等廠陸續有新產能開出,配合第四季為傳統AM市場旺季及中國車市強勁成長。法人推估,正新第四季合併營收可望略增至251.5億元,年度合併營收挑戰890億元,年增17%。

#建大 #大陸 #輪胎廠 #補貼 #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