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岸設立畫廊的陳綾蕙表示,北京藝術市場是相當樂觀的,一是中國政府刺激內需,金融產業沒有不景氣,相對藝術市場也有了起色,經過春拍與目前正在進行的秋拍,成交結果不錯且銀行端推出藝術基金普遍受到青睞,大量資金進場讓收藏家信心增強;二是拍賣市場呈現精品交易熱絡,收藏家的反應穩定且拍賣公司普遍有徵件困難,顯示收藏家對於好作品不願釋出。

據了解,繼中國民生銀行在2007年推出首檔為期兩年的藝術基金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中信實業近來也陸續推出藝術基金,市場反應佳。招商銀行還針對千萬元人民幣資產客戶規畫藝術賞鑑計畫,中國建設銀行浙江分行也專門設立藝術財富管理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商品均是經過中國銀監會同意,顯示中國政府相當支持藝術產業的發展,有了政府在背後撐腰,中國藝市發展潛力備受肯定。

民生銀行首檔二年期的藝術基金目前已經到期結束,獲得稅後收益25%,不輸給其他基金商品。若以海外的藝術基金來看,英國藝術基金年平均報酬率均有10至15%,美國藝術基金和私人銀行旗下的中國藝術基金則約有12至15%左右。

有趣的是,行之有年的歐美藝術基金今年因碰到金融海嘯,上半年藝術基金募集困難,有基金因募集金額不足而停擺;倒是下半年中國藝術基金在政府的放行之下,顯得火紅。

摩帝富藝術顧問公司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叡認為,藝術投資是要有門檻的,有資金與技術的限制,不是個人可以輕易進入的市場,但若透過藝術基金那麼是可以操作的,現在藝術基金市場已經慢慢地移轉到中國大陸市場,成為銀行端的新理財商品。

對於未來中國藝術市場前景看法,陳綾蕙認為,過去中國當代藝術是西方買盤推動,但經過這波金融海嘯之後,藝術市場主導權將轉由中國及華人手上,從近來國際拍賣市場可見華人及中國買家活躍的介入市場可見端倪,尤其是北京市場與收藏家變化大且快,千萬不能小看中國人的財富實力。

#困難 #中國 #拍賣 #基金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