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首創的書簡組,徵件期間共收到326篇投稿。初審委員盧郁佳、吳相、陳建志選出40篇佳作,再由李衣雲、馮光遠、蕭蔓擔任決選委員,選出15件優選作品,並新增評審獎1名。

蕭蔓著重以「書信」角度來取捨,在意文筆功夫與感情層次。許多作品寫信對象是日本動漫人物,她因此留心在遣詞用字間,是否考慮到文化差異,例如日本文化含蓄、注重禮節。

馮光遠認為這樣的創意題材開發出「再創作」的可能性。讀者利用此簡單形式,從個人閱讀經驗,進行反省回饋的創作,從中看到寫信者的感情。

大學時與同好創立台大卡漫社的李衣雲,認為將動漫從受打壓的次文化,轉變成副刊創作題材,是非常正面的作法。她特別重視漫畫角色的「帶入性」,也就是角色與自身的關聯性,在文本中找到與自我對話的脈絡。

投票後,獲三票的作品共5篇:「賜給我力量吧,希瑞姊姊」、「給乖乖的一封信」、「烏魯基歐拉」、「致阿修羅男爵」、「木津同學」;獲二票的作品9篇:「黑白的弟弟」、「打勾勾的約定」、「求道者──寫給跳舞中的小次郎」、「因為你是天才」、「寫給莉香」、「長大吧」、「天啊,阿尼復活了──致南方四賤客阿尼」、「給我中學時代的初戀」、「佐藤達廣」;獲一票的作品12篇:「裘米‧馬其斯‧辛」、「回宜靜小姐」、「親愛櫻桃子」、「學你三八,給豪氣傷疤男」、「給柯國隆的一封信」、「親愛的愛麗絲」、「皇昂流」、「給永遠的英雄」、「親愛的譚寶蓮」、「寫給神隱少女」、「□□世紀少年」、「親愛的夏目」。

其中「給乖乖的一封信」,引起關於動漫人物定義的激烈討論。李認為若無背景故事或出版漫畫,在動漫人物的定義上較模糊;蕭覺得定義仍有討論空間;但以書簡角度看來,作品確是動人;馮談到很多人童年時,都為「乖乖」想像出屬於自己的故事,等於把背後的故事補充起來了。

經過反覆討論,為了獎項公平性,評審決議將「給乖乖的一封信」列為評審獎。其他13件獲得二票以上的作品全數進入優選。評審們另就獲一票作品進行討論,選出另外二名得獎作品,最後由「回宜靜小姐」與「親愛的譚寶蓮」確定晉升。

#作品 #故事 #寫給 #親愛 #馮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