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煙的景色很『細緻』,像是日本!」台大城鄉所教授劉可強一年前應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之邀,前去看一個「沒落,卻又很美」的地方,只走了一回,就被八煙美麗的地景感動。

由於被劃歸為國家公園,八煙幾十年來一直處於低度開發的狀態,難得地保存了清代以來的石砌圳道、梯田景觀。劉可強表示,八煙的房舍、農地和自然連結度高,田埂上長滿青苔,田中大石頭沒被移走,陽明山北麓的濕氣和山泉孕育出的植物,「看起來就是比較綠。」

回到台北後,他隨即召集一組學生前往當地長期駐點,前後進行了一年的田野調查,從老一輩的口中勾勒八煙的發展史,並將被視為「靈魂」的水圳一條條調查清楚,完成一張圳道系統圖。

城鄉所學生郭俞廷表示,現在八煙幾乎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無力負擔密集的水稻耕作,加上鄰近養鱒場攔截大部分水源,水田沒水,作物轉變為耐旱的地瓜,水圳則因失修逐漸崩壞、淤淺,令人感嘆。

生態工法基金會前執行長邱銘源表示,八煙的稻米過去曾獻給天皇,而水田附帶產生的「濕地生態」,能看到青蛙、螢火蟲、蜻蜓。邱銘源把希望放在當地年輕的一代,期許將當地純粹農產經濟,轉向為「呼應土地紋理」的生態旅遊和有機耕作。在他的建議下,生態工法基金會租下了一塊田地,重新注入山泉水,嘗試種植蓮花等水生植物,「八煙只要賣『風景』就夠了!」

(相關新聞刊A6)

#聚落 #圳道 #八煙 #基金會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