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七屆北京國際戲劇舞蹈演出季的開幕表演,國家大劇院製作的原創歌劇《西施》於上周末首演,這個兩千年前的古老故事,以西洋歌劇形式演出,讓觀眾深感新奇與震撼。

結合西方美聲與中國題材

《西施》由國家大劇院與上海歌劇院合力打造,創作班底包含劇作家鄒靜之、作曲家雷蕾、導演曹其敬、藝術指導黃小曼、舞美設計黃楷夫、服裝設計韓春啟等重要藝術家。

在多種西施結局的傳說中,鄒靜之選擇悲劇:「越國勝利在即,勾踐戲言要納西施為妃,越後妒心大熾,與文種合謀先行進入吳宮,搶走西施,西施遙望故國自抒心志,從容沈江。」加上名作曲家雷蕾操刀主要旋律,徐曉英、魏松等主要演員演繹〈江山美人〉的千古絕唱,更讓觀眾動容。

扮演主角西施的張立萍來頭不小,她是首位入駐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擔綱第一女主角的中國人,號稱「世界歌劇舞台最美蝴蝶夫人」。張立萍對歌劇版《西施》很認同:「當初一拿到《西施》的譜本,哼著哼著就很快被其中的旋律帶進去。這樣的音樂能夠把西方的美聲唱法和中國女性的柔美完美的結合起來。」

中國歌劇界素有「北戴南魏」的說法,分指魏松與戴玉強,而這兩個人將共同扮演扮演越王勾踐。在大劇院版的《杜蘭朵》中,他們就曾共同扮演卡拉夫王子,此次二人再度同飾一角,依然值得期待。魏松表示,讓世界用中文演唱中國題材的歌劇一直是他的夢想,希望歌劇《西施》能夠幫助他圓夢。

傳統響屐舞從此復活

更值得一提的是,失傳兩千多年的「響屐舞」藉著《西施》而「重見天日」。編舞肖燕英表示,「響屐舞」據說為西施所創,號稱是中國最早的踢躂舞,西施也因此被封為中國踢踏舞的「鼻祖」,「舞者於鋪有木板的陶甕上舞蹈,木屐與木板撞擊出音響。」但肖燕英也說,千百年來,響屐舞只存在於古籍的描述中,因此歌劇《西施》試圖把現代人的審美視角與古代舞蹈元素相結合,將這種傳奇的舞蹈「復活」。

關鍵在於舞鞋。肖燕英解釋,舞鞋與木屐有幾分相似,鞋底由4釐米的輕質柳木特製而成,用皮帶從腳面一直綁到小腿,鞋面上綴滿鈴鐺,舞蹈時,木屐觸地聲與鈴聲疊加,產生悅耳的音效。而《西施》便可見數十位紅衣舞伶翩然而至,嫋娜蓮步,腳上特製的木屐在地板上擊出明快而靈動的節奏。舞者的鞋面上和紅裙的下擺上綴滿了小銀鈴,舞蹈時,木屐聲以鈴聲相佐,嬌羞中更顯俏皮。

#中國 #西施 #結合 #北京 #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