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多數學生在畢業的風口浪尖上時,不是按照自己的規劃揚帆遠行,搏擊大海,而是隨波逐流,在離開學校這個港灣時,選擇進入國家政府機關這個更大的港灣:報考國家公務員。
暢霈(化名)是華中地區某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今年畢業時,他成了全院同學最羡慕的人之一。因為,從離開學校的那一天起,他的身份將由一名學生轉換成中央級別的國家公務員。考上外交部公務員,讓他在畢業告別宴上,成了全院同學簇擁的中心。
大學畢業 首選職業是鐵飯碗
一般情況下,臺灣學生大都希望畢業之後,到民營大企業打拚,或是自主創業,磨礪自己,成就一番事業。但當今大陸,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碩士、博士,不管是文科還是理工科,都將公務員作為畢業後職業的首選,紛紛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爭奪「鐵飯碗」。
可是,爭當公務員的動機,不是為了「從政」,更不是「服務於民」,而只是為了謀取公務員這個「鐵飯碗」,在「官本位」的大陸,公務員「位高權重,錢多事少」,收入穩定、福利待遇好、社會地位高、日子太平安穩。
當今社會,金融危機餘威依舊,就業競爭越來越劇烈,在社會的叢林裡,快魚吃慢魚。進入社會職場,雖然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但風險也很大,隨時都有可能跌倒。相較於社會叢林的風險,公務員更像是一個溫暖安全的避風港。
尤其大陸大學生到畢業之際,大多還沒想清楚,自己真正喜歡的領域是什麼?想過怎麼樣的人生?缺乏人生目標,畢業時就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把自己安頓在哪裡為好。
沒有堅定的方向,就容易受家長思想的影響。大陸的父母們在沒有人生方向的子女面前,既是主謀又是從犯。
一胎化生育政策 孩子嬌寵
大陸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不管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家長都對孩子格外嬌寵,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大陸父母多半把孩子的大小事情,不分輕重,一手包辦。
大學新生入學,全家老小集體出動,給孩子辦入學手續的現象,已經是稀鬆平常。從選擇學校、院系,到選擇實習單位等等,家長都會為孩子做決定。家長們都希望小孩工作穩定,因此安穩的公務員工作,成為家長灌輸給小孩的職業首選。
嬌寵長大的小孩,大都沒有獨立自理能力,不太會有自己的想法,家人的目標就是他們的人生目標。同時,他們自己也害怕打拼,而公務員這個港灣,正好在他們走出學校之際,成為下一個庇護所。
升學壓力 擠佔所有的時間
大陸學校的教育在教導學生確定人生方向上,並不成功。學校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只有學習成績。成績好、能考上好大學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學生只是應試教育下的考試機器,排名、升學的壓力,擠佔了他們所有的成長時間,被一場又一場的考試裹挾著快速前進,還沒有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方向所在,就已經走出校門了。
社會也是令學生缺乏人生目標的幫兇之一。個人發展,代價太大,成本太高,處處有不均等,尤其是「官本位」價值觀的彌漫。辦事情時,「有關係就沒關係」,手握一絲絲權利,都會好辦事。而現在的大陸,要辦事情,成本太高。索性考個公務員,成為權力層中的一份子,不必處處碰壁。
官本位權力大 價值觀受扭曲
當今大陸社會,從受教育到畢業,從戶籍管理制度到找工作,從看病到買房等,都充斥著權力支配的不平等現象。這些不公平的成本太高,成為個人奮鬥和上進的阻礙。此外,投入民營中小企業,不只工資福利低,前景也缺乏保障。自金融海嘯以來,少數有打拚想法的學生,也死了心,寧可保守些,選擇擁抱一塊公務員的「免死金牌」-央企和國家公務員是首選,日子會過得舒坦一點。
誠然,學生的成長道路上,沒有樹立人生的目標,父母是主謀加從犯,社會、學校是幫兇,而學生自己不僅僅是受害者,他們也有責任。畢竟,人生的道路是自己在選擇,每個人都必須清楚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
大陸學生習慣為別人而活
大陸學生大多習慣了為別人而活,確切來講,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誰而活。所以,自己沒有主見,凡是拿別人的意見為主,養成了沒有個性、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缺少好惡的習性,既不願意創業、也不願意受苦,而只想在離開一個港灣之後,為自己找另一個港灣來替代。
這種缺欠人生目標的現象,已不僅是個人的成長煩惱,也已成為大陸社會成長的隱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