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應第七屆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之邀,昨日出席「文創產業和品味生活」專題論壇,以「共逐世界新動力」為題,談論表演工作坊在兩岸的發展經驗,並以聽奧成果為例,提出對文化創意的看法。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韋伯韜和澄果設計公司蔣友柏,也一同出席,以各自的產業和創意經驗,分享他們的文化創意觀點。

表演工作坊成立25年,是一個票房為主要收入的劇團,賴聲川說,這是文化公演的產業化,而這也是因為當時的台灣環境供得起表演團體的存在。

飯可以不吃 劇一定要看

他以2005年表演工作坊公演的《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為例表示,當時SARS盛行,但觀眾仍然進了戲院:「飯可以不吃,但劇一定要看。」說明了台灣觀眾對文化的渴求。

1998年後,表演工作坊到大陸發展,但當時話劇票房在北京上海都很冷,即使是25元(人民幣,下同)的票價,也無人願購買。直到《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大陸推出,才受到注意,並登上2002年的春晚。隨後,表演工作坊屢屢以各種形式創新,開拓了大陸的藝文市場。現在表演工作坊的演出票價漲到從580元到880元不等,「但這仍是平價。」賴聲川說,他不希望票價太高,而拒絕大部分觀眾進劇院。

韋伯韜則以「中國白酒的文化載體」為題,談論飲食文化的產業意義。韋伯韜說,自古以來中國文化總不離酒,「如果詩詞中沒有醉字,就沒有意義了。」但他也說,現在中國白酒不出國門,中國年輕人也不喝白酒,「白酒的消費者中,有九成是華人;若華人不喝酒,白酒文化就要消失了。」韋伯韜嘆息。

台灣白酒 要能走出國際

因此,韋伯韜以發揚白酒為目標,特別是台灣的白酒。他認為,白酒產業需要創新的地方,首先是能走出國際,並且改變包裝。韋伯韜表示,他在廣州亞運投下大量廣告,希望讓大陸人民知道台灣白酒的存在。此外,若能做出適合調酒的創新,並發展新的喝酒文化,讓年輕人接受白酒,便能拓展白酒產業。「如果在國外餐廳能以白酒乾杯,我們就成功了。」韋伯韜說,台灣高粱非常有機會走向世界,「中國白酒可增加他們的文化厚度,而台灣白酒生產量雖不如大陸多,卻是白酒裡的珍珠。」

蔣友柏自謙資歷淺,他認為,文化是傳承,創意是革命,放在一起講是有衝突的,「我們一家四代都搞革命,所以,我搞創意。」他自嘲說,現在不認為設計有市場,所以他的公司轉朝「顧問」發展。「創意和做生意一樣,都是要賺錢的,但我覺得比賺錢更重要的部份,是分享。」蔣友柏認為,所謂的文化創意,應是幫助生活品質良好,而不是去強迫消費者接受創意。

#蔣友柏 #大陸 #文化 #賴聲川 #表演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