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規畫綱要」中對於新興產業的扶助,其蘊含的巨大商機和發展空間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位於長三角腹地的蘇州市33一家製造非晶矽太陽能薄膜電池的外商獨資公司,由於發展無汙染的特殊能源,符合市場規畫重點,一期註冊資本4000萬美元,一期總投資9900萬美元,註冊資本將逐步增資到3.76億美元,總投資達到10億美元。

傳統產業也受期待,「規畫綱要」中對傳產的升級也有不少努力,蘇州輝榮合升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由美國輝榮國際鑄造有限公司投資,一期註冊資本2500萬美元,一期總投資2980萬美元,擬在2年內增資到3500萬美元,總投資達3億美元。預計年銷售額可達到1億美元,利稅超過4500萬元。

長三角聯合研究中心特聘專家、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葛守昆格外關注外資在長三角的動態,他表示,目前外資在長三角地區雖有徘徊,但總體走勢仍為平衡成長,生物醫藥、精密機械、特種紡織等項目捷足先登,傳統製造業將日見式微。

由於區位優越,長三角海陸空交通便捷,人才優勢令其他地區難望其項背。凱捷中國首席財務官艾中華直言,「金融危機對於外包企業而言將是機遇,一些企業為節約成本會選擇外包模式,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握住機遇。所以我們選擇了花橋,這個長三角核心經濟圈的中樞點,讓凱捷更接近客戶,並運用長三角地區的人才資源,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贏得更好的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表明,透過對中國30個城市群分析,長三角強於珠三角。

長江流域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長樂說,「珠三角偏於東南隅,對內地的輻射性不強。它的輻射力集中在國外,所以被定位為出口大省。長三角恰恰相反,它的內部『消化能力』、它的市場前景,是商人們抵擋不住的誘惑。」

許多專家認為,長三角在金融危機後優勢更甚,為數眾多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有的選擇撤離,反而給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外企騰出位置。

#企業 #規畫 #總投資 #外資 #長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