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她,我可能早已無法坐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上學。我的奶奶其實也是很多人的奶奶,我們都叫她黃奶奶,她跟我們並沒有血緣關係……」重慶巫山縣流動少兒小學5年級語文課上,黃瓊這一篇作文《我的奶奶》讓許多同學流下眼淚。文章中的黃奶奶正是黃秀英,這所流動少兒小學的創始人。

《重慶晚報》報導,11歲的黃瓊有一個13歲的姐姐和3歲的弟弟,父親在城裡工作,每月收入不到人民幣1000元。3年前,家裡繳不出黃瓊的學費,是黃秀英出面承擔了所有學費和學習用具費用。

如今,黃瓊不僅當上班長,還多次被評為巫山縣巫峽鎮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學校裡,絕大多數人和黃瓊一樣,是受到黃秀英夫婦幫助的貧困學生。

雖然無法親自講課,但黃秀英每天幫忙煮飯、燒水,照顧生病學生。有一年,一名學生罹患急性盲腸炎,動手術時父母都不在身邊。黃秀英把孩子送到醫院後,一直守在病床前,一個月下來,孩子康復如初,黃秀英卻瘦了整整4公斤。

「我們辦的就是窮人的學校。」黃秀英說,該校758名在校學生中,孤兒、單親、父母殘疾、學生殘疾、特困家庭等貧困學生多達399名,占總人數的52.7%。

如今,當初的貧困孩子,有人考進北京外國語學院後,從事翻譯工作;有的當公務員;還有自辦公司的。每年教師節,收到來自各地的問候電話,就是黃秀英夫婦最大的欣慰。

#貧困學生 #少兒 #奶奶 #殘疾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