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日合資的《八田與一》動畫片,正式上映。有關紀念八田與一的活動一波接一波,馬總統甚至出席過三次相關紀念活動。在動畫片的放映會上,馬總統肯定影片有助增進台日人民關係,也肯定八田對台灣農業的重大貢獻,「對台灣好的日本人都要感謝」。
從李登輝發表「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言論開始,該如何看待日本殖民時代的歷史,台灣社會陷入一片迷茫之中。「一生奉獻台灣的水利工程師」、「跨越殖民的藩籬」等,日本美學很擅長用微觀的角度描述故事,歷史的大是大非,被融化在唯美的感人故事之中。
水利工程是中性的,但歷史解釋權,是基於歷史事實的立場。所謂八田與一「愛台灣」的動力,其背後是基於日本殖民的利益。李登輝感恩日本人的「德政」,陳水扁跟著「喊燒」,到了馬英九,還繼續感謝。台日關係當然應該推進,但歷史不能因此打迷糊仗。就好像在推進兩岸關係的同時,台灣的政治人物仍念茲在茲維護台灣主體性。
或許馬英九為化解外界質疑他「親中、反日」的疑慮,仍繼續維持前朝論調。但若對歷史解釋權,也搞兩面平衡手法,不禁要問:面對日本殖民,台灣的主體性在哪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