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在武漢舉行的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議上,大陸水利部部長陳雷坦承,在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大陸湖泊水面萎縮、水體乾涸、水質惡化等問題嚴重。
上世紀五○年代以來,大陸大於十平方公里的湖泊,乾涸面積四三二六平方公里,萎縮面積九五七○平方公里,蓄水量減少五一六億立方米。
此外,湖泊生態系統嚴重失衡,生物種類劇減、植被衰退、湖周土地沙化、濕地萎縮,嚴重威脅著周邊生態。
水質惡化尤其以優養化程度最令人擔心,一些湖區水藻暴發、水體缺氧等現象,讓水質已淪落大陸目前檢測等級次低與最低級的「五類」、「劣五類」,包括大家熟知的太湖、巢湖、滇池等十二個湖泊處。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金相燦表示,過去湖泊優養化,多以城市區為主,影響面積較小。然這個世紀以來,太湖、巢湖、滇池等大型天然湖泊也出現大面積水華,全國湖泊優養化面積劇增。
以湖泊面積減少三四%的「千湖之省」湖北來說,八○年代的水質尚能維持「二類」水平,但本世紀水體已降等到以「五類」、「劣五類」為主,水華占總面積三成,○七年五月的藍藻積聚暴發,還導致無錫地區自來水變臭,市民搶購飲用水。
目前大陸的湖泊水資源,由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和林業等多部門分工交叉管理;上下級間流域管理機構與行政區之間協調性差,多部多級管理體制的協調困難,最終導致管理的低效,光是投入巨資壓制病徵,湖泊治理收效甚微。
與會的日本滋賀大學教授中村正久則表示,湖泊汙染與河流汙染不同,水體入湖後停留時間較長,湖泊內部常發生化學與物理變化,食物鏈複雜,因此要徹底淨化湖水,需要很長的修復時間,有的甚至需上百年的治理,這也是湖泊難治的重要原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