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報導,上世紀60年代,離岸金融市場在全球已經開始萌芽,從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盧森堡等歐洲地區擴展到新加坡、巴拿馬、巴哈馬等地。1980年代以來,紐約、東京等地更是湧現出新的離岸金融中心,到1990年代,離岸金融市場已遍布世界各地。

上海市金融辦一位負責人指出「雖然上海的金融體系已初具規模,但與倫敦、紐約、東京、新加坡等全球著名金融中心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離岸金融市場就是彌補這樣的空白。」

減少管制障礙 國際化捷徑

據瞭解,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和上海市金融辦牽頭,相關監管部門組成的課題組,目前已形成上海洋山保稅港區離岸金融試點的初步方案。此方案已基本成型,有望近期提交大陸中央有關部門審批核准。

今年3月,大陸國務院對於上海金融、航運「兩個中心」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及「要積極拓展離岸金融業務」,而洋山港即被視為離岸金融業務的試點區域。

為什麼上海需要離岸金融市場呢?一位金融業資深人士表示「與發達國家金融監管體系和稅收體制相比,我們在這兩方面都太過嚴苛」這「嚴苛」表現在包括銀行業、期貨業、基金業、證券業在內的諸多金融領域監管上。

更關鍵的是,大陸有外匯管制,資本項下的資金流動存在障礙,上海要成為國際的而非大陸國內的金融中心,離岸金融業務的開展是條捷徑。

可能採取內外隔離方式

根據試點方案,上海最有可能採取內外隔離型離岸金融,即離岸金融業務與大陸國內金融業務分離,監管當局對非居民交易給予稅收優惠,但非居民交易必須與國內帳戶嚴格分離,典型地區如耿西、新加坡、紐約、東京。

按照上述內外隔離型離岸金融的原則,從目前的方案來看,上海洋山港所開展的離岸金融業務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離岸銀行業務、期貨保稅交割和離岸再保險三大部分。

其中,離岸銀行業務部分近年來已經在上海、深圳多家銀行有過試點工作。目前,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已經開展相關業務。

#試點 #方案 #洋山港 #大陸 #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