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實現平穩過渡

人民網「環球瞭望」專欄18日發表了人民日報駐美首席記者李學江的評論,指出美國新總統的首次訪華,傳達出3個訊息,首先是「中美關係確實實現了平穩過渡,並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跳脫了以往每當美國新總統上台,中美關係就要經歷波折的宿命。

其次,歐巴馬公開聲明不尋求遏制中國,不再把中國看成是威脅,雖然此一申明仍有待實踐檢驗,但這「無疑是一個十分友好的政治表態」。第3個訊息則是中美兩國重新向「全球性戰略夥伴關係」的方向邁進。李學江認為,歐巴馬執政後,雖然對小布希的內外政策做出了許多重大改革,但卻繼承了小布希後期的對華建設性接觸政策,如今似乎更將兩國的戰略和經濟對話提高到新的層級。《中美聯合聲明》中提到雙方在許多全球性事務上的「共同責任」,李學江認為由於中美合作的全球性質,雙方的夥伴關係實具有戰略性意義,只是沒有在措詞上表述為「戰略夥伴關係」。歐巴馬這次訪華,正在將中美關係帶入一個新時期,中美關係可能會更具建設性、務實性和全球性特徵。

雙方共同承擔國際責任

對於中美關係的新進展,《新京報》18日也以「共同責任」為主題發表社論,指出「國際共同責任」是《中美聯合聲明》的關鍵字,聲明及其後兩國的一系列努力,「對於推動全球經濟實現更加可持續和平衡的增長意義重大」,對渴望復甦而又感到前景不明朗的人們,更是顆定心丸。

《新京報》社論指出,中美還會在兩個方向上對全球起潛移默化的引領作用,其一是「向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轉型」。其二是「人文交流」。聲明特別提到了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作用,並同意在這方面建立新的雙邊機制,而這除了更夯實雙邊關係基礎外,對於「急需文化理解、文化認同的這個世界」而言,也提供重要的思路,有助於從根本上營造和諧發展的國際氛圍。

在對中美關係審慎樂觀的同時,大陸媒體不忘對美國「聽其言觀其行」。香港《文匯報》18日發表評論,一方面認為「中美關係新定位全面確立」,啟動了增進雙方戰略互信這個「最浩大政治工程」,同時也強調美國向中國提出「戰略再保證」,要求中國保證不會犧牲美國及其盟國的利益。然而,美國也應向中國作出「戰略再保證」,保證不威脅和侵害中國的核心利益。而因為歐巴馬政府在美中經貿關係上言行不一,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對台軍售以及西藏、新疆等問題上,中國對歐巴馬仍須聽其言觀其行。

#責任 #中美 #全球性 #美國 #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