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針對學術腐敗問題,學術界一直呼籲的「獨立監督體系」終於有了眉目。在學術風氣江河日下、學術腐敗越陷越深的語境之下,教育部成立學風建設協調小組,其打擊學術不端行為的態度和魄力可見一斑。對此,公眾也自然有了些許期待。
但在現在的學術風氣下,學風建設協調小組面臨的阻礙還有許多。若圖在根源上遏止學術不端行為,則必然要先解決這些困難。
其一,學風建設協調小組能否做到真正獨立?學術界的腐敗已經「侯門深似海」,所以該小組的監督權必須以獨立為前提和保障。比如,兩名教授互相揭露抄襲行為,學風建設協調小組就必須獨立審查、獨立裁定,要切實做到大公無私。
其二,誰來認定學術造假?舉一個最普通的例子。前幾月,西安交大兩教授抄襲事件在網上曝出,到了審判環節,法官們卻遇到了不懂專業的尷尬。相同道理,對於非常尖端的學術論文,該小組有無學術能力去審核其抄襲是否屬實,確實是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其三,認定學術造假後,又該如何處罰?若是處罰過輕,或是隔靴搔癢,學術界對待抄襲行為仍將有恃無恐。
其四,能否改變現在的職稱、畢業評價體系?為何學界有如此之多的論文造假事件,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現在的體制要求學人在相應的時間內、相應的刊物上必須發表定量的論文。比如,許多學校規定,研究生畢業必須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而之於教師評定職稱、升職調遷等事宜,也都需要在正式刊物上發表論文。如果不在根本上改變這種體制,學術造假勢必有增無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