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即被財經專家評為「多此一舉」;沒想到,時隔數月,「庶民經濟」一轉而為「庶民方案」,偏偏各部門提出的報告,無一符合吳揆貼近民意的要求,被吳揆怒退重議。
閣揆之怒,飆出了「十大民怨」;從庶民經濟到十大民怨,這彎一轉就是一百八十度,簡直到了沒頭沒腦的地步。研考會還慎重其事準備網上徵詢、線上搜羅,恰恰坐實了政府全然不解民心的批評。
民怨何在?交通太爛、治安太差、薪水太低、房價太高、考試太難、休假太少、官員太悶、立委太吵、老公太花、老婆太老…,舉凡不開心的事,都可列成為民眾「怨氣」之所在,這些不開心的事,只要官員還是正常人,都可以和民眾一樣,天天碰到。
不過,我們的官員顯非「正常人」。一位政務官在回鍋前,買份報紙,車子竟遭拖吊,被他拿來在專案會議中列為民怨例子之一。他忘了自己違規在前,更忘了,每天有多少老百姓要忍受黑頭車違規暫停、甚至雙排停的怨氣。
民怨在哪?官員放下身段,輕車簡從,一個人搭捷運或公車上班、自己上郵局存或提一次款、路邊找個警察問問路,一個月找一天當一次老百姓,遠比坐在辦公室等報告更有用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