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今年一至十月,雖然東莞的GDP成長率僅有三.八%,距離全年一○%的目標還相當遙遠,然而關係到地方建設經費、財政上繳的年財政收入,則仍採用五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高指標。

由於今年東莞台資出口型企業的經營普遍欠佳,許多台商都出現虧損現象,然而以往分批輪流進行自查自報的行動,今年卻是普及到大部分的台資企業,並且是海關、國稅、地稅,一起出動,讓不少台商面臨重大壓力。

一位出口產值超過一億美元的傳產型台商透露,東莞今年的查稅行動相對台商的經營算是相當嚴厲;因為今年的接單情況普遍不好,實在是榨不出油來,如果硬要繳高標的稅金,只能蝕老本了。

年關將近,東莞許多台商相聚時不約而同都會提起:「你被催繳多少了」。因為一旦被要求自查自報後,台資企業如果報的金額少了,海關、稅務人員立即上門清查;如果多報,又對不起自己荷包,台商陷入兩難抉擇中。

不僅海關、稅務部門嚴加追稅,當地的社保部門也不落人後;即使今年以來,各家台資企業的工人都大幅減少,然而今年台商要上繳社保機構的經費卻不能少,部分廠商在員工流失後,調降繳納的社保金,原屬正常行為,然而卻遭到社保部門的大查特查,不得已大家只好寧可多繳也不敢按實際人數繳交。

不僅是來自政府部門催繳稅金與保險金的壓力龐大,東莞的台商表示,由於今年初金融海嘯肆虐時,多數工廠都把多餘的人力辭退,這些來自內陸省分的民工,由於家鄉工作機會增多,往往一去不返,各家台資企業至少都缺工一○%,月薪即使喊到一千五百元,都很難找到工人。

受到缺工與查稅的衝擊,當地的港資、台資企業流失情況相當明顯,就以東莞台商協會為例,各鎮區的分會,流失的會員數大約在一○到一五%;一方面是倒閉的企業增多,另外,也有是經營不善不願再參加協會者也不在少數。

#台商 #查稅 #台資企業 #東莞 #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