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B10版)
「牠們和人類是如此相像」,高加紅說,看著母猴抱著小猴,又或者猴子互相搔癢,總是不自覺地聯想到「溫馨」等用以形容人類情感的詞語。但對於醫學實驗,情感因素是必須排除在外的。
除了臨床試驗,昆明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每年還負責從這些猴子身上,生產出1000多萬份的小兒麻痺症疫苗糖丸,從1960年代至今,該研究所為全大陸提供了超過50億人份的小兒麻痺症疫苗。
戴解杰說,大陸從1964年開始使用自行生產的口服小兒麻痺症疫苗,這些疫苗是用人工飼養的現代猴腎細胞製成。「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先對100多隻猴子實行安樂死,取出牠們的腎臟,然後用這些腎臟細胞培養病毒製成一千多萬份疫苗。」
如何安樂死?戴解杰解釋,「深度神經麻醉,讓猴子在毫無痛苦的情況下被取出腎臟。」而為了確認每一批疫苗的安全性,又有一群猴子必須被犧牲,牠們在注射疫苗後的一個月內被送上解剖台,在確認五臟六腑沒有遭到病理性的損害,疫苗才能被批准上市。「犧牲一個猴子,換來幾萬個小孩免疫。」自1995年以來,大陸已沒再發現由野病毒株引起的小兒麻痺症病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