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原住民部落走過風災陰霾,台東區農改場舉辦「全國A Bai風味餐競賽暨藝品展售」,以長達九公尺的阿粨為主軸,這條長龍阿粨原本要參加金氏世界紀錄,可惜因為報名時間太倉促,無法如願。
農改場表示,一般的阿粨頂多是一百廿公分,金鋒鄉正興部落的沙桂花、沙桂英姐妹,用了三個大鍋,炊煮了近四個鐘頭,才完成這條史上最長的九公尺阿粨。
台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劉炯錫表示,傳統原住民阿粨是小米經研磨再蒸熟,似年糕,為神聖的喜慶食品,每年僅在小米祭期間才可用去年吃剩的小米來釀酒,今年以新米做的阿粨,不能隨時做來吃。
阿粨的製作除小米外,常混和糯米、芋頭粉等,並用假酸漿的葉子包裹裡層,再以月桃或血桐的葉子包裹外層,蒸熟後,假酸漿葉子具有保鮮膜效果,一起食用,也可去油膩、幫助消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