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時許,兩部中型巴士從達邦開向特富野,這段路八八水災後未完全修復,多個路段旁還有二、三公尺高的巨石,災後還是首次有巴士造訪。
遠居河南鄧州市的鄒族子孫陳朝虎、陳朝傑總算回到故鄉,親眼看到鄒族故鄉的同胞與鮮活的鄒族村落。陪伴他們的南陽市長官與同鄉,一樣受到熱情歡迎。
鄒族人先奉上煮熟的玉米、烏龍茶、咖啡,每個來賓都有自己的招待與陪伴。鄉長陳明利致詞時說,鄒族天性浪漫與快樂,就靠著這樣的浪漫與快樂,度過一次又一次磨難。
訪問團南陽市副書記賈崇蘭致詞前,先向台灣鄒族鄉親深深一鞠躬表達感謝,談到鄒族水災的重建,除再次鞠躬表達敬佩外,也與團員立刻捐出手邊十萬元現金贊助支持。
賈崇蘭說,高山環境栽培下的農作物,剛好是南陽盆地所欠缺,南陽市有一千一百萬人,是個廣大市場,歡迎阿里山鄉親到南陽介紹阿里山的特產。
頭目汪念月表示,剛知河南可能有離散的鄉親時,他半信半疑,但不光是文字紀錄合於鄒族民俗,後來他們請巫師請教祖靈,台灣村所祭祀的是否是鄒族子孫,祖靈不但給了肯定答覆,也吩咐鄒族子孫,要讓迷失的亡魂知道家鄉的方向。他希望這次接觸只是起點,部落能跟鄧州、南陽持續的建立關係。
陳明利說,阿里山一直都以觀光帶動高山農作物銷售,但幾年下來,不管近溪或靠山的景點都嚴重毀壞。反而是族人致力維護的鄒族文化,或能成為另一觀光與開放交流的契機。
他非常自豪阿里山的好山好水好產物,除阿里山茶連年得到外國大賞,很晚才起步的阿里山咖啡也不輸古坑。不過,當務之急,是快點把廿二個橋樑以穩固工法重建,對於河谷堆積壅塞的砂石,也希望政府能採更靈活的除沙發法,徹底解決河道壅塞的隱患!
楊芬瑩/台北報導
鄧州市鄒族尋親的促成者吳玉璽,是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外省二代,從小看父母為了尋找河南的姥姥到處寄信,不斷嘗試卻又不斷失望│那種找不到親人的痛苦,讓她十分同情想尋根的台灣村民。在仔細閱讀所有資料後,尤其敬佩伊那思羅那種重然諾的品格,「他發誓終身效忠黃廷,馬走人隨,若違反誓言,就割下自己的頭祭海。」這氣概讓吳玉璽決定為他的後代做點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