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就像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一樣,通常立場已定各說各話,會聽對手說話,只是為了尋找可攻擊的破綻,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立院私下朝野協商時或許可以喊喊價喬一喬,但如果兩大陣營領袖公開擺陣對辯,即使不出拳頭,也跟擂台角力一樣勝負都在眾目睽睽下,幾乎沒人是為了去傾聽、溝通和妥協而上台的。

然而,與其說願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辯論「ECFA」,馬英九終於正視民意的種種疑慮,並願意親自說明政策,是更值得鼓勵的態度。

兩岸政策攸關台灣的生存發展,也牽動台灣社會與族群關係最敏感的神經,任何領袖的任何大陸政策,最重要的是必須取得台灣人民的信任,至於中國的信任與觀感,則還在其次。二者位階如果錯亂,當政者不但將失去人民的信任,更會被收回執政的授權。

馬英九以和解交流為主軸的大陸政策,一年多來固然頗有成果,但推行過程中始終疏忽了與民眾的溝通說明,對社會氣氛的掌握出現脫節,以至於有些民眾已經不相信馬政府能捍衛台灣的權益。

馬英九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領袖,必須永遠以謙卑負責的態度面對質疑。「ECFA」議題不必等雙「英」辯論,馬英九大可以先開個記者會,好好面對問題說個清楚。

#辯論 #質疑 #人民的信任 #領袖 #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