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是應驗了左手臂上的文字刺青「La vie est ailleurs」(生活在他方),卅一歲的年輕攝影家張雍在捷克當了六年「波西米亞人」。這六年當中,他記錄捷克鄉下獵人、傳統馬戲團、吉普賽村落、中歐規模最大的精神病院、捷克A片工業等邊緣族群。
他手上的文字刺青是引用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小說《生活在他方》裡的文字:「假如我們不能改變世界,那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著…」
二○○二年暑假,張雍第一次前往歐洲自助旅行,走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中歐國家,便徹底著迷。張雍以為,回到台北就會淡忘捷克街頭那些吸引他的陌生臉孔,沒想到去捷克生活的意念卻益發強烈。他籌備好半年的生活費,踏上捷克土地,原本只想待半年,沒想到一晃竟然過了六年。
張雍說,是捷克人那不開心的面容吸引他,一九八九年捷克共產政權垮台,捷克人面對新生活轉變的陣痛。二○○五年,張雍展開捷克精神病院的拍攝計畫,「那家病院佔地有三個大安森林公園那麼大,設有卅多個部門,我拍攝的主要對象是第二部門,收容罹患憂鬱症的女性。」
「我想探究『偏見』,人們太輕易貼標籤在他人或事件上。我也投射了自己的情感,因為我是在捷克生活的東方人,同屬於邊緣族群。」張雍將拍攝作品匯成《蒸發》攝影集,在台北辦「波希米亞六年」攝影個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