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對初次生產疫苗的國光生技公司可謂「關愛有加」,一出手就是一千萬劑,加上諾華的五百萬劑,數量龐大驚人。如今過了一個月,數據顯示,接種率還不到兩成,衛生署是否高估民眾的施打意願?國小四年級以下須打兩劑,究竟是真有必要,或者基於「促銷」的算計呢?這些答案,有賴專家「解惑」,更有待時間證明。

一千五百萬劑新流感疫苗,耗資數十億元,這些可不是楊署長自掏腰包,而是民脂民膏。所以,別說媒體人,就是平民百姓也有權去質疑疫苗的安全性,甚至整個採購過程,非關政治,無涉藍綠。

面對不同意見,楊署長實不必反應過度,只要品質夠好,就不怕檢驗。就算有人要求把採購過程攤在陽光下,甚至質詢是否有圖利之嫌,也是合理懷疑。君不見,有人寧可官不做,也要去當董事長呢。

關於疫苗問題,楊署長說要多聽專家的意見。回想這段期間,新流感疫情透過媒體強力放送,所謂醫療專家的千篇一律說「國光疫苗很安全,大家要安心去接種」云云,民眾幾乎要被「催眠」了,專家還需要再說些什麼呢?

震怒除了發洩情緒,於事無補。國光新流感疫苗如果只因名嘴「三言兩語」,就讓民眾取消接種意願,當然不堪。故而,楊署長動怒之前,何不反求諸己,檢討國產疫苗何以如此「脆弱」,虛心接受「非專家」意見,當作施政參考,讓防疫工作做得更完善。

#採購 #意見 #疫苗 #過程 #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