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貞爸媽的魚店「大合魚商行」位於桃園市永和市場,那兒是張家一家5口的財源,也是張凱貞成長的地方。

張媽媽游美絹回憶:「凱貞小的時候,為了照顧她與兩個哥哥,又要兼顧賣魚,我們夫妻倆凌晨開始工作時就會把他們帶到市場,那時候就將一個桌子分成上下鋪,他們就睡在裡面,早上會有娃娃車到市場接他們去上學。」

「凱貞讀小學時,有時就會凌晨2、3點陪我去基隆漁港批魚,我批魚貨她就睡在車上,等到早上我再載她去學校。」張爸爸張金來深刻的記得女兒睡在車子裡,一而再的勾起他愛憐、不捨的情緒。張凱貞的童年就與各類魚群「鬥陣」。

張凱貞家裡有一項很特別的準則:「會吃魚的囝仔哪有不會殺魚的」。

「那凱貞會幫忙賣魚嗎?」游美絹還未接話,眼睛先是一亮,眼神好似說著「不只這樣」。

她以台語說:「會吃魚的囝仔哪有不會殺魚的。他們兄妹有空就會來幫忙,國小、國中時就會殺魚了,過年前很忙時,絕對會來店裡做東做西。」

很難想像,清秀的凱貞是個會殺魚、而且可能很專業的魚女孩。

3年多前張凱貞遭遇網球生涯最大的低潮,有一天她沮喪的告訴媽媽不想打球了,游美絹心頭疼了好一會兒,心頭流轉著「女兒真的受苦啊」,但清明一下情緒後,她只問了女兒一句:「那你喜歡網球嗎?」

「喜歡!」

「那妳就堅持下去,讓時間證明一切,爸爸媽媽會直持妳(台語)。」

這對母女的心內話,幫了張凱貞鼓足勇氣,更堅定的握著球拍。

為了女兒的前景,「張爸」張金來幾年前將魚貨工作交給另一半,自己專心陪著女兒,並打算拿房子申請貸款為女兒籌經費。

因為得省吃儉用,又得扛下魚店的工作,游美絹從來沒出國看過女兒在國際賽事的飛揚,所以一年一度的「台北海碩女網賽」,就成了母女倆在球場上距離最接近的時候。

坐在台北小巨蛋最上層看台,游美絹雙眼晶亮得很,轉動著,凝視著,關懷著,看著場內正在揮拍的凱貞。傾刻間,她驚覺「啊,那就是我的寶貝,以前睡在魚店桌子下、貨車內的小女兒」。

「去年海碩盃看她比賽會緊張耶,現在不會了,我相信她,這1年來,她成長很多。」這個時分,游美絹的語氣滿是力道。

游美絹以女兒為傲的日子才正要開始。

#工作 #凱貞 #游美絹 #女兒 #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