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國慶煙火之後,台灣燈會即將在嘉義市登場,嘉義市接連舉辦國家大型活動,雖然提升了嘉義市的能見度及市民的認同感,但市民更盼望市府能爭取更多經費,提升城市競爭力。
嘉義市升格邁入第廿八年,由於腹地狹小,沒有大型產業,人口嚴重外流,家庭年收入遠遠落後同時升格的新竹市,人口甚至比台北縣一個縣轄市還少很多很多。
廿八年中,無黨籍的「許家班」主政了十八年,在沒有中央奧援下,嘉義市的建設在五個省轄市始終殿後,但市民還是力挺,原因就是國民黨之前執政成績不佳。
四年多前,黃敏惠為國民黨收復「失土」,國民黨為表彰她的功績,延聘她擔任黨的副主席,成為唯一身兼副主席的縣市長,多了這一頭銜,雖然得背負國民黨執政包袱,卻能獲得中央更多的資源挹注。
煙火、燈會等大型活動,可以帶來人潮,以及短暫商機,但畢竟只是「曇花一現」,提升城市競爭力還要更多軟硬體建設,絕非單單辦活動這麼簡單。
三百年歷史的嘉義市,在阿里山林業鼎盛時期,曾經繁華過,也是阿里山入口城市及雲嘉消費中心,市府在爭取舉辦大型活動的同時,更應善用地理優勢迎頭趕上,找回昔日風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