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陸媒體報導,情境是這樣的,3月7日早上,一群記者圍堵採訪湖北省省長李鴻忠。嘈雜中,有一位女記者問了一個去年引發全中國關注的湖北鄧玉嬌案的相關情況。
此時,李鴻忠忽然勃然大怒,對女記者怒喝,「你哪個媒體的?」女記者回答說:「人民日報」。李鴻忠生氣地表示:「你真是人民日報的?你還問這問題?你還是黨的喉舌?你怎麼引導輿論?你叫什麼名字?我要找你們領導去。」
此時這位女記者眼圈當場就紅了,很委屈,未料隨即湖北省政府的工作人員因擔心李鴻忠省長的失態之語被發佈,馬上搶走了這位女記者的錄音筆。據傳,女記者的錄音筆雖事後被歸還,但是,恐怕沒有得到一句該有的道歉。
鄧玉嬌案,發生在去年5月10日,湖北巴東一家綜合性娛樂中心夢幻城一名在KTV服務的工作人員鄧玉嬌要在水療部洗衣服時,一名官員要求提供「特殊服務」,鄧玉嬌拒絕後卻遭到強行剝衣服,最後鄧玉嬌雖然逃離,但官員群惱羞成怒,將躲起來的鄧玉嬌找出。
其中一名官員將一把鈔票掏出來,扔到鄧玉嬌頭上,並說要用錢砸死她,鄧玉嬌雖然受辱還是拒絕,情急之下一把刀狂刺官員,其中一名傷重死亡,鄧玉嬌隨後打電話給警方自首。
此案至今沒有了結,但是顯然湖北省長無法接受在「兩會」期間被媒體以此問題挑戰,而觸發了怒斥女記者的事件。到今日為止,大陸媒體及網站上仍陸續有人聲援人民日報的女記者。
其實人民日報女記者遭受此一對待,並不難想見,此類事件發生層出不窮,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為什麼中國官員這麼容易生氣?面對媒體的詢問,且是在記者並非無禮衝撞的時候?這是一個問題。不過,至今想得出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官員真的並不喜歡接收到無法預測的提問,或是在下屬沒有預先準備好答案的情況下,去直接回答問題。因此只要一接觸到這種場面,情緒似乎就很難控制,並如潮水般爆發。
但換個角度想,媒體也真的不喜歡接收早就鋪陳好的答案,特別是,照表操課的回答方式,因為那裡面很少會有讓人眼睛一亮的內容。
其實,以中國官員,諸如李鴻忠這樣一路都是技術官僚、具有真才實學的官員來說,要用簡單的方式解決這種「突發」問題,並不難,因為方法只有一種,就是直接面對問題而已,不要想著媒體是對立的角度。
換言之,如果中國官場還是只抱著一種心態,要讓來自各地的媒體都只問些「今年的發展前景如何?去年的工作取得那些成果?」那麼就像是在一重要採訪場合前,要求記者遵守紀律,先排好隊,一起往前走一樣,結果就是不可能。
色厲內荏,不是最好的形象,可是往往成為中國官員應對媒體的標準動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