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認為,地震當天,高鐵在主震出現後的十九秒,位於台南區間的地震站收到震度四級以上搖晃,台灣高鐵在○.八七秒內,列車就啟動煞車並同時執行區間斷電。

氣象局資料則顯示,地震後的十八秒收到四級以上震度搖晃訊息,顯示台灣高鐵的地震偵測力和氣象局差不多。

但這也突顯出,高鐵和氣象局的資料都只以主震震度資訊為主,在偵知地震上還有八至十秒的空窗時間可以努力。

日本地震預警中心概念就是要利用表面波及主震波的時間差,更早取得地震資料,爭取列車預作因應準備時間。

以高鐵甲仙地震為例,當天雖在收到主震訊號不到一分鐘後就啟動煞車系統,但仍開行八百公尺後出軌,使得高鐵軌道磨了二.八公里長,列車轉向架也受損。

倘若列車在主震搖晃前即取得地震資訊,列車提早減速,高鐵出軌機率或許可大幅降低。這猶如汽機車一樣,高速時突然煞車,最容易翻覆或出軌。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主任張勝雄說,日本的地震及高鐵經驗都比台灣豐富,地理狀況也和台灣相近,台灣高鐵用的也是日本新幹線系統,台灣沒有理由捨棄捨棄日本高鐵精進的預警系統。

#氣象局 #台灣高鐵 #地震 #煞車 #主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