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 在這裡
▲內衣普遍被視為兩性商品,能創造閨房樂趣,新式內衣設計有假袋搭配活動襯墊。(鄧博仁攝)
機關 在這裡 ▲內衣普遍被視為兩性商品,能創造閨房樂趣,新式內衣設計有假袋搭配活動襯墊。(鄧博仁攝)
海咪咪 動人心
▲偶像明星陳喬恩代言內衣展現好身材。(本報資料照片/黃柏榮攝)
海咪咪 動人心 ▲偶像明星陳喬恩代言內衣展現好身材。(本報資料照片/黃柏榮攝)

「現在最受歡迎的尺寸為纖瘦又豐滿的C罩杯,像是32C的李毓芬、34C的蔡淑臻,或甚至是32D的陳喬恩。」這是華歌爾公關經理胡亦娟眼中的理想「內在美」尺寸,妳認為呢?

古時貼身肚兜 男女都穿

古早時期台灣婦女的貼身內衣稱為「肚兜」,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許多五顏六色肚兜,上面繡著祥禽瑞獸花鳥等美麗圖案,顯現早期女性的內在美。當時肚兜只給最親密的人看,也是婦女刺繡工藝的展現。特別的是,客家人的藍衫非常樸實,但客家婦女的肚兜卻是「滿繡」比閩南婦女還要華麗,而且口袋特別多。

「客家婦女出嫁時,肚兜是聘禮的一部分。」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教授葉立誠指出,其實,古早時代男女老幼都穿肚兜,因此準新娘會為未來公婆、子女準備精美刺繡的肚兜,展現自己精湛的女紅。

西方的胸罩大約在十九世紀末就出現了,廿世紀初台灣接受新式教育的婦女穿起洋裝,也拋棄了肚兜,改穿胸罩。

西方胸罩出現 魔術催情

魔術胸罩(wonderbra)一九三○年代出現在美加地區,九○年代風行全世界,其神奇之處在於能有托高、集中的豐胸視覺效果。胡亦娟指出,台灣在七○、八○年代就有類似商品,罩杯為無縫、厚泡棉,但因民風較保守,並未在檯面上公開討論。

內衣普遍被視為兩性商品,能創造閨房樂趣,對女人而言,不管在視覺和心理層面都有魔術效果。胡亦娟說:「有些有綁帶設計的,或有勾勾的馬甲,可以讓另一半幫忙解開,又被稱為『撒嬌衣(台語)』。」

水餃包子饅頭 特效幫手

回顧女性胸罩發展,五○年代女人穿上束衣,追求豐胸、細腰的曲線;六○、七○年代因嬉皮風大解放,有了萊卡材質的彈性纖維:八○年代珍芳達有氧運動盛行,女人穿上運動內衣和無肩帶內衣。

「早期內衣業務員提著手提箱談設櫃,有如○○七進行秘密任務。」黛安芬品牌經理吳王今璇指出,台灣自一九六九年黛安芬在百貨公司設櫃,才開始有更衣室和專人服務。

「設計巧妙的水餃、包子和饅頭,可讓B罩杯升級成D罩杯。」十多年來,罩杯內側假袋設計搭配活動襯墊,在內衣魔術的效果中扮演重要角色,依面積和形狀大小,暱稱為水餃、包子和饅頭。

二千年,日本華歌爾人間科學研究所曾發表名為「廿一世紀女性夢想的內衣」的調查,多數女性希望胸部堅挺、豐滿,內衣要穿起來像沒穿,舒適地像身上的肌膚一樣。市面上許多商品都從這些概念出發,像是隱藏式鋼圈、用高周波彈性收邊取代鬆緊帶、用彈性不同的丹尼數來調鬆緊度。

美麗不在大小 性感就好

同年黛安芬推出的超彈力魔術胸罩,正式讓「魔術胸罩」一詞成為內衣廣告術語,吳王今璇表示,該商品至今仍是長賣品,適合小胸部女生,且只賣A、B、C三種罩杯,當時代言人是陶晶瑩,開啟藝人代言的熱潮,之後的阿寶、阿雅對眾多拍過廣告的女藝人來說都是前輩。

有趣的是,拍內衣廣告的女藝人通常都很有看頭,拍過華歌爾內衣廣告的李芳雯更被稱為內衣皇后,但她的罩杯只有34B,因當時胸部太大對女性消費者有壓迫,容易產生排斥感,李芳雯的尺寸反而最受歡迎。

百年來,從肚兜到魔術胸罩,不論穿在裡面或外面,以不同形式展現了女性的美麗與性感。

#女性 #胸罩 #魔術 #肚兜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