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倒數vs.阿凡達
危機倒數vs.阿凡達

第八十二屆奧斯卡獎,以美軍拆彈部隊為題材的《危機倒數》小兵立大功,力克《阿凡達》,勇奪最佳影片與導演等六項大獎,成為本屆最大贏家。但《危機倒數》也寫下歷屆最佳影片中全美票房最差的紀錄,相較於打破影史賣座紀錄的《阿凡達》,更是小蝦米與大鯨魚的鮮明對比。

由凱薩琳畢格羅執導的《危機倒數》描述一群在伊拉克前線執行拆彈任務的美軍,如何面對每日出生入死的高度危險工作。編劇馬克波爾以戰地記者出身背景,寫出不為外人知的拆彈工作內幕,也奪下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全片在約旦取景拍攝,取代伊拉克,但仍忠實呈現中東地區的景觀風貌。

冷硬的戰爭題材向來不被觀眾熱愛,美軍在外的連年戰事原本就讓許多民眾大為反感,對於上戲院觀賞伊拉克前線故事更是興趣缺缺。近年許多導演基於社會良心,以伊拉克戰事為題材拍片,賣座幾乎全數悽慘收場。

危機倒數談戰爭 票房數字難看

《危機倒數》儘管得獎連連、好評如潮,也無法改變觀眾胃口,上映至今,美國票房僅一二七○萬美元(約四億台幣),與《阿凡達》七億六百萬美元(約二四二億台幣)相較,只有後者的六十分之一。《危機倒數》製作預算也只有《阿凡達》的廿分之一。

《危機倒數》缺乏票房人氣作為後盾,在奧斯卡前夕更有真實軍人控告該片剽竊私人故事;四名製片之一則白目地散發電子郵件拉票,遭影藝學院以不得出席晚會為懲罰,成為榮耀之餘最不光彩的汙點。

科幻片不合口味 無緣最佳影片

但種種打擊並未造成影響,該片依然以兩倍的得獎數輕取強敵《阿凡達》。科幻題材的特效大片是否終究與大獎無緣?成了好萊塢熱烈討論的另一話題。

在奧斯卡影史上,賣座的科幻大片向來難以在劇情獲得肯定,前年狂賣的《黑暗騎士》儘管一面倒好評,在最佳影片入圍名單中飲恨缺席,能夠成功入圍者寥寥可數,只有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與一九八二年的《ET》曾擠入入圍名單。但前者敗給伍迪艾倫的小成本文藝片《安妮霍爾》,後者被傳記電影《甘地》打敗,奧斯卡人文氣息濃厚的口味仍清晰可見。

電腦特效新境界 演員怕丟飯碗

由於看過的人實在太少,《危機倒數》在奧斯卡的勝利讓許多觀眾不以為然,紛紛上網表示嗤之以鼻,力挺《阿凡達》才是他們心中第一。但《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克麥隆可能沒想到,他自己日前對他的演員入圍槓龜大表不平,卻可能也是自己落馬的元凶之一。

他認為《阿凡達》入圍九項卻獨缺演員,顯示了透過電腦特效轉化的演出方式仍無法受到大家認同。影藝學院最大宗的投票人口正是演員,多數演員都擔心電腦打造的「演技」若蔚然成風,將對自己的生計造成威脅,自然不願看到《阿凡達》所向披靡了。

#奧斯卡 #危機倒數 #入圍 #阿凡達 #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