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台灣文創產業表現佳績頻傳,與文創有關的活動舉辦也是盛況空前。不論是電影的(《海角七號》、《艋舺》、《一頁台北》),時尚的(吳季剛、古又文、黃嘉祥、陳邵彥),教育的(實踐大學設計系),亦或是各地博物館舉辦的特展所吸引的龐大人潮,皆為飽受大環境不佳所苦,沉悶已久的人們,重新注入新的活力。
台灣民間充滿豐沛的創意活力與能量,融合華人文化特色,是豐富台灣創意的泉源。從華語流行音樂、偶像劇、時尚設計到現階段全方位的開枝散葉結果,處處可見台灣文化創意深厚底蘊與發展潛能,創意產業已成台灣現階段經濟轉型的重點發展目標。不只是台灣,在此次金融海嘯過後,各國也努力發展「創意經濟」重建國家經濟復元力。
根據〈聯合國創意經濟調查報告〉的定義,所謂「創意經濟」是指以創意產業為核心的新經濟領域,包含了「傳統文化展現」、「文化場所」、「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出版和印刷媒體」、「視聽產業」、「設計」、「新型媒體」及「創意服務」等九大產業。由於創意產業的高附加價值,與景氣波動的相關程度較低,同時具備工作機會的創造能量,遂成為各國政府擬定產業轉型及經濟復元力的政策重點。
以英國為例,是創意產業發展的先驅者,在全球創意產業貿易網絡中扮演重要角色,據聯合國資料,英國名列全球前十大創意產業貿易大國。本世紀初網科股泡沫期間,英國經濟遭逢重創,各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驟降,其中倫敦金融服務業受傷最為慘重,直到二○○四年英國經濟逐漸復甦,而創意產業的復元力最為驚人,平均就業機會與產值的成長率為金融服務業的二倍以上。
而發展創意產業並非富國特權。據〈聯合國創意經濟調查報告〉,在一九二個國家所形成的全球創意經濟貿易網絡中,開發中或轉型中經濟體排名,還在富國俱樂部(OECD)成員國的排名之前。如印度「設計」出口、以色列的「音樂」出口皆排名世界前十大。
相較於扶植製造業所需高額資本,對於許多資本不足的國家具強烈排他性質。反觀培育創意產業不需要動輒數億元的廠房設備,首要的發展條件是擁有獨特、濃烈的文化特質,所需資金投入相對較低。因此對擁有豐富文化資產的國家說,創意產業更具競爭軟實力。
由於創意經濟具有獨特的知識性與文化性,故能否給予「創意產權」充份保障,將成為創意產業發展成敗的關鍵,其中「盜版」問題就是重要的觀察指標。自一九九五年WTO要求其會員國須共同遵守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協定以來,智財權保護、盜版問題遂成各界關注的焦點。根據商業軟體聯盟(BSA)的調查資料,全球平均盜版率從二○○七年的三八%上升至二○○八年的四一%,全球軟體盜版總市值超過五三○億美元。
從此次《艋舺》大賣所衍生的盜版問題看來,台灣欲深耕創意產業仍有諸多問題亟待克服,而「反盜版」就是一大挑戰(根據BSA調查,台灣盜版率約三九%)。盜版除了造成創意工作者的直接經濟損失之外,更斲傷了創作者的創新熱忱,並可能澆息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文創產業發展氣勢。
倘若政府欲藉創意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增進生活品質,能否給予「創意產權」充分保障,營造對創意者的友善環境,將是創意經濟能否開花結果的重要關鍵。
(郭迺鋒為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劉名寰為中央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