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一九八七年在南京東路目前六福皇宮所在的國有地標售,結果由國泰人壽以每坪九十萬天價搶下,是當時周邊土地價格的一.五倍,更因而帶全國土地及房價飆漲,當時政府也曾受到輿論政擊而決定停辦國有土地標售。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今年一月位在羅斯福路的國有商業用地以每坪七一九萬的天價賣出,是當年國泰人壽搶標價的八倍!這二十三年來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也只增加了約五.四倍,而房地產價格上漲的速度則遠遠超過國民所得增加的速度,更不用說這幾年社會財富M型化的相當嚴重,貧富差距拉大許多。因此雖然平均國民所得增加了,但是一般上班族的薪資卻幾乎原地踏步了十幾年,因經濟成長所帶來的財富,大部分都集中到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身上。

一般人當然買不起動輒每坪上百萬元、廣達上百坪的豪宅,但在豪宅及地價飆高雙重效應下,台北市連中古屋市場價格也上漲到令人驚嘆地步。目前大安區平均屋齡二十五年中古屋每坪單價可賣到六十萬,這豈是平均月薪五、六萬的小民所購買得起的?也因此「都市房價過高」才會高居十大民怨之首。

但暫停標售北市國有地只是一種消極回應民怨的做法,因為其它都會區的國有地照常標售,一樣會創造當地的天價,助漲各都會區的房價。而在國有財產局的國有土地處分所得的「年度績效目標值」中,九十九至一○二年的四年目標值為九四二億元,而其中約有九成是靠標售國有土地的收入!

因此如果行政院不能徹底檢討國家財政的收入畫分,並大幅降低國有地處分所得的績效比,那麼行政院的做為也只是暫時息事寧人而已。

台灣各大都會區的國有土地,除了畸零地得讓售予鄰接地合併為建築使用及特殊情形之讓售者外,建議行政院全面廢止原擬標售的國有非公用土地,並檢討是否能將這些非公用土地變更為公用土地,如做為公園綠地、廣場、社區中心、弱勢團體會所及興建國民住宅使用。

與世界大城相比,台灣城市人均綠地及公共設施比率相當低。如台北人均綠地只有不到六平方米,而巴黎則有十五平方米,紐約有二十平方米,倫敦高達三十平方米。為何不利用這些市區的國有土地來做為公園綠地、廣場及其它公共用途,來提昇台灣城市的生活品質呢?(作者為建築師)

#平方米 #綠地 #國有土地 #國有非公用土地 #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