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台灣的男性而言,「當兵」絕對是人生歷程中的大事,不管你喜不喜歡,透過這個強調陽剛團結、激勵男性情誼、訓練責任紀律的洗禮與儀式,彷彿才能真正在心理上「轉男人」;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當時被迫阻斷了深造或就業的時間、批判軍中的虛假風氣與法西斯專制,甚至浪費了人生的一段精華。而奇妙的是,經過時間的沖刷融合,軍中回憶常會昇華為甜美的記憶,成為許多不同世代男性共享的故事。

顯然,馬總統的服役生涯也是這樣,甚至還可能更快樂些,而且,他的確也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首位有過正常服義務役經歷的元首,比起李登輝在任總統時以軍事戰略專家自詡的霸氣,「馬少尉」的軍中紀事,應該更能獲得一般男性的共鳴。

當前國軍正逐漸朝向募兵制發展,義務役的時間也不斷縮短,回想起過去幾十年的當兵歷史,既有趣也傷感。馬英九服役時仍是全面性的反共復國基調,但在我服預官役的民國七○年代,社會上風起雲湧的變化已經衝擊到軍中,從當時的「軍教片」便可窺見端倪。往前看一點,是《英烈千秋》、《筧橋英烈傳》、《古寧頭大戰》等愛國電影湧盪出的年少激情,往後看一點,則是《成功嶺上》、《報告班長》、《機車班長》等搞笑電影宣洩出的顛覆輕狂;而從追慕為國犧牲的烈士到解放青春的叛逆,如今嚴肅或搞笑的軍教片,早已退潮,盡成憶往談助,只能在有線電視台重播時回味。

軍中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當年戒嚴時代一直被憂慮會政變的虎狼之師,如今竟變成醜聞與糗事的源頭,在社會變遷、媒體發達與網路爆料下,現在軍方既要靠正妹招生,還得時時擔心不斷爆出的千奇百怪。也許有人會批判國軍戰力衰竭,但即使強悍如中共解放軍,因為一胎化與經濟發展的變遷,不也面臨同樣的困擾?

馬總統為什麼對當兵時的往事如此自在而興奮?從心理學上探究,人對於自己熟悉、喜歡、懷念的環境或氛圍,會產生一種彷如回到母體的歸屬感或舒適感;這就好像當年李登輝總統只要一出台北,往中南部巡視就會心曠神怡一般。馬總統的當兵笑哈哈與小本子隨身記,不斷呈現在媒體前令人印象深刻,這是因為不忘初衷,讓他想起年輕時的熱血情懷?或是他善良乖巧、規矩講理、注重細節等性格使然?對一位總理大政的元首有何影響?這倒是頗堪玩味的。

#服役 #批判 #男性 #當兵 #馬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