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長生殿》來台演出,從2002年開始進行劇本整理,2005年底開始彩排,2006年10月到11月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演出第一本與第二本,2007年5月起首演完整版本,20場演出賣座超過九成,吸引1萬2千人次觀賞,創下極佳票房紀錄;同年10月底應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邀請,再度於上海蘭心大戲院上演;2008年前往北京保利劇院演出、2009年前往杭州紅星劇場、北京國家大劇院、蘇州中國崑劇藝術節、山西晉城國際圍棋節等,所到之處皆造成轟動。

白先勇、余秋雨任顧問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灣首演,開創了現代崑曲演出的新典範,名列三大傳奇的另一部巨作《長生殿》,在台灣首度以全本完整演出,寫下崑劇在台最大演出的紀錄!也是另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本次演出的《長生殿》,邀請著名戲曲史論家郭漢城、戲劇評論家劉厚生、文學家白先勇與余秋雨等人擔任顧問,在尊重原著的原則上,刪繁就簡、調整結構、保持抒情性、加強戲劇性,將50折戲分為「釵盒情定」、「霓裳羽衣」、「馬嵬驚變」、「月宮重圓」四本,每場演出各演一本,全劇歷時逾十小時。

琉璃工房打造翠盤酒杯

除此之外,由於當年崑劇舞台上的「霓裳羽衣舞」已失傳,因此這次演出當中,楊貴妃起舞乃是參考梅蘭芳在最大本戲《太真外傳》當中所採用的翠盤舞!當年梅蘭芳在翠盤舞上尚有接近「打出手」接令旗的武功表演;而後言慧珠、羅吟梅亦效之;這次翠盤舞有別於梅蘭芳,乃是邀請楊惠姍製作巨型琉璃翠盤,讓楊妃沈昳麗在盤上翩翩起舞,配上唐明皇張軍親自擊鼓,再造貴妃霓裳翩舞的絕美場景。

在「定情」、「小宴」兩折中,唐明皇和楊貴妃手持酒杯,也使用琉璃工房設計的翠綠色菊花杯,這個杯子曾在張藝謀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貫穿使用,《長生殿》是翠綠菊花杯首次在中國傳統戲曲中亮相。此外《長生殿》演出的舞台、燈光與服裝等設計無不精美絕倫,重現輝煌的大唐盛世。

「活明皇」詮釋經典鉅作

此次演出人員集結當今重量級的崑曲大師,被譽為「活明皇」的蔡正仁為首,以他最爐火純青的唐明皇角色,詮釋第三本、第四本中經歷國家變亂、與楊貴妃生離死別的唐玄宗;第一本的楊貴妃,由中國北方崑劇院台柱魏春榮飾演,豔麗扮相儼然是「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最佳詮釋;與蔡正仁同為崑曲大師俞振飛和「傳」字輩藝人親授弟子的張靜嫻,則是在第三本中與蔡正仁搭檔,詮釋面臨馬嵬兵變上吊身死的楊貴妃,展現「梅花獎」二度得主的功力。

《長生殿》不單是崑劇,更為整個中國古典戲曲上的經典鉅作。作者洪昇做了二十多年的大學士,始終沒有一官半職。他花了十年時間,三度更訂,才於1688年完成《長生殿》。洪昇將自己體認世事繁華滄茫之一瞬,在安史之亂與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背景下,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生死不渝的愛情,與國家民族交織糾纏的波瀾壯闊。然而第二年,洪昇便因在朝廷周皇后喪期演唱該劇而受到迫害,被革去了國子監生的身份。

洪昇舉家遷返杭州賣文度日,其間經江寧織造曹寅說項,也在織造訪上演《長生殿》,三天三夜,蔚為盛事。一般公認,因為曹家「做大戲」,曹雪芹從此迷上崑劇,才創造出深受《長生殿》影響的鉅著《紅樓夢》。然而這也是洪昇畢生最後一次盛會:他在演完返家時,不幸墜水而亡。曹家這一檔演出後,全本崑劇《長生殿》便絕跡舞台。

各家崑劇團搶推名角

300多年後,當崑劇以《十五貫》贏得中共官方重視、產生「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的說法之後,浙崑、北崑就競相搶先推出自己的《長生殿》演出。浙崑是於1954年由「傳字輩」的周傳瑛開始整理,採用倒述手法,並未造成轟動。但北崑於1983年搶先推出後,北方崑劇團的當家花旦洪雪飛(後來因車禍英年早逝)竟因演出楊貴妃而得到第二屆梅花獎!

明星陣容最強的上崑眼見落後北崑推出,於是加強陣容,1987年由蔡正仁飾唐明皇、華文漪、張靜嫻雙扮楊貴妃,劉異龍演高力士、方洋演楊國忠,1987年於上海首演,1988年赴日本大阪、橫濱、京都等地演出、1992年首度赴台公演。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部戲,種下了華文漪赴美跳機的因子;當享譽大江南北的「崑劇皇后」華文漪碰上力爭上游的張靜嫻,兩者是否曾有磨擦不得而知,但華文漪跳機赴美,迄今不得歸隊;張靜嫻則扶正。如果加上坐科期間曾有「活貴妃」美譽的王英姿亦已離團,上崑在培養人才這方面不得不令人惋惜。

#長生殿 #全本 #上崑 #翠盤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