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大基隆地區民生用水的新山水庫,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吳先琪等人進行研究調查,發現每年四月至十月出現微囊藻汙染水庫,發現水庫內有八十種藻類,但藻類的細胞壁沒有破裂,台大環工所檢測調查發現水質未受汙染。水公司去年起變更抽水方式,減少藻類汙染,水公司保證供應民生用水安全無虞。
由於水源汙染、氣候異常等因素,造成基隆新山、西勢、台南南化、苗栗永和及南投頭社等水庫,因藻類叢生導致水庫水質優養化,立委謝國樑昨到新山水庫瞭解,並請來台大環工所專家提出因應之道。
有八十種藻類 水質未汙染
新山水庫是供應基隆地區卅八萬人口的主要水源,九十四年曾發生嚴重微囊藻汙染,去年再度發生同樣問題。水公司表示,水庫水源主要來自基隆河,若基隆河上游的家庭廢水、工業廢水無法阻斷,衛生下水道無法早日建置,新山水庫每年都會面臨藻汙染問題。
水公司委託台大環境工程所進行「新山水庫藻類優養指標與水庫水質相關性研究」,經水質分析和水庫內研究生態除藻的工作,發現水庫內有八十種藻類,但藻類的細胞壁沒有破裂,台大環工所檢測調查發現水質未受汙染。
台大環工程所長吳先琪表示,水庫中的藻類若過度生長,即使無毒也可能產生氣味、色澤的改變,主要是有機氮、磷過多,他建議水公司應源頭管理,從取水處先阻隔汙染。水公司已在八堵抽水站設有監測設備,一旦發現水源汙染,立即停止抽水。
台大生態與演化生物研究所教授吳俊宗認為,日本水庫因應藻類汙染、解決水源汙染技術已漸趨成熟,值得台灣借鏡。
改變進水模式 飲用水安全
水公司表示,依據專家檢測,新山水庫並未測得微囊藻毒,為防範藻類在今年夏季枯水期滋生,水公司依專家建議去年起改變水庫進水模式,改由下層進水,避免提供藻類繁衍所需營養鹽,淨水處理流程均符合飲用水標準,用戶可安心使用。
基隆環保局九日說,依據水中溶氧量、懸浮微粒、氨氮量、生化氫氧量等四項水質檢測指標,近三年基隆市轄區內全長廿五公里的基隆河,水質檢測正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