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創業最初的情形,蔡衍明苦笑:「不容易哦,當年兩岸在交流方面都有很大困難。說實話,很多對面講的話,我都有聽,但沒有懂,只能憑感覺。」見我們大惑不解,他又舉例:「比如,我當初去湖南談投資,當地官員就說:『這個問題不大。』我們沒聽懂,開會開了兩三天,始終都說問題不大,我們就想,問題不大那就還是有問題了,一想到這就頭疼。不過,現在好了,他們會直接說,沒有問題了。」
大家這才明白,不僅僅只是文字不同,單單表達方式的差異就足以讓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商界精英揣測再三。
蔡老闆話鋒一轉:「當時台商在大陸會有很多挫折感,但我的運氣還好,作為長沙第一家台資企業,省政府非常重視,還特別頒發『重點保護單位』的牌子,任何人亂收費都可以上報。這點在當時非常管用,現在看來,當年的選擇是對的。」
作為最初登陸的台商,蔡衍明有機會目睹並經歷了大陸這些年來的發展,他說,親眼看到這些變化,自然而然就會有一種自豪和成就感,不一定關乎自己的企業,而是感覺自己是這個巨變的親歷者。
「要讓台灣人慢慢地以當中國人為榮」
「台灣是我的故鄉,我現在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台灣好。」蔡衍明流露出鐵漢柔情。
蔡衍明坦承,很多台灣人就是因為早年受到的學校教育,再加上家長的薰陶以及民進黨統治時期對大陸的妖魔化,中毒頗深,「要改變這些需要不少時間啊」。
蔡衍明說,其實很多台灣人都是蔣介石忠誠的追隨者,在老蔣時代,強調的第一點就是「我是中國人,要愛祖國」,第二點才是反共。但後來被民進黨「修正」了,反共還要,但中國人這個概念被抹煞了,這就有了很大的差別。
「台灣人,包括那一小部分鬧事的,絕不是壞人」,蔡衍明肯定地說。就是因為長期學校教育的結果,再加上被一些人激起了某種情緒。比如,如果去問計程車司機或者鬧事很凶的人,「統一為什麼不好,為什麼害怕統一?」他們可能說不出什麼,內心深處就是有一種恐懼感,最多就是說「為了面子」。很多人不了解大陸,也沒有機會﹑沒有錢去大陸,媒體就是要通過傳遞兩岸之間的資訊,把這些人的想法慢慢改變過來,讓他們了解大陸的變化,讓他們慢慢以當中國人為榮。
蔡衍明在採訪中數次提到「光榮」和「尊嚴」。他說,他家以前經營電影院,那時看到中國人在外國人的電影裏都是很卑微的角色,但現在隨著中國的強大,這種畫面就不再出現了。中國人愛國心很強,這就是中國為什麼會強大的理由。為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尊嚴」,他當年把著名的閩南歌《愛拚才會贏》修改歌詞後作為集團的勵志歌曲,歌中唱到,「緣分天註定,自信靠自己,大團結一定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