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水的「祕書門」還未煙消雲散,邯鄲市的「批發副職」又粉墨登場。在政府機構效能改革的大背景下,商水、邯鄲的官員不減反增,顯然是種「逆勢而行」,十分刺眼。
官員冗餘,從來都是跟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等症狀「捆綁呈現」的。俗話說:三個和尚沒水吃,「不差官」往往意味著人事組織繁縟,容易政出多門、相互扯皮,權責難清;或者是有些人吃空餉不做事,在其位不謀其政,官風散漫。隨著人事臃腫衍生的後果是資源的浪費、經費的膨脹。
正因如此,中國正推行「大部制改革」,實行簡政裁減冗官,旨在優化結構,提高政府效能,建設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尸位素餐 權力無節制
要減負,就得先減「副」。無論商水、邯鄲,都只是泛濫的副職冗餘現象的縮影。只要肯發掘,「祕書門」的翻版、盜版絕不少見。
「副」荷沉重的背後,貼著的是「權力擴張」的標籤。許多幹部掛著空頭銜,享著福利待遇,卻不司其職,久而久之滋生的便是懶政之風。責任模糊化,又對他們的瀆職越軌行為形成了反面激勵。於是,在權力賦予與責任配置的不配套下,權力不作為或亂作為的亂象橫生,從中受損的是群眾的切身利益,是官民互信的良性生態。
帕金森定律曾指出權力無節制,造成的行政管理上的惡性循環:官員為利於行政,同時又穩固地位,通常會尋找幾個平庸的助手,分擔工作。不斷地,人愈來愈多,但效能卻不升反降。
而體制化的鑰匙,就是在精簡機構後,同步地將冗員「格式化」掉,將責任層層分化,落實到人,釐清權責關係,若有瀆職,立刻依法問責。
期待服務型政府機構
如今,「祕書門」最終在理屈詞未窮中,成了眾矢之的,廣遭詬病。因為百姓明白,冗官不是「他人瓦上霜」,而與自身休戚相關。如果作高高掛起之態,那麼就白做納稅人了,利益就間接地被擴張的權力所侵蝕。
「批發副職」如果跟「祕書門」同出一門,那麼再搬出「筆誤」之類的敷衍話,恐怕為時已晚,難逃飽受責難的境地。唯有遵循政府機構改革的大方向,走集約型道路,剝離冗餘,才能迎合民眾期許,向高效政府轉變。
承載著民意期待的行政管理機構「大巴」上,容不得「超載」。但願「批發副職」不再上演,政府「大部制改革」能行之有效,朝著服務型的道路愈走愈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