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兒」部落位於五峰鄉的大隘村,這個地方就在五指山的食指中峰的正後方,風景非常美麗。
住在五峰鄉桃山村的文史工作者黑帶‧巴彥,為了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用心蒐羅了十四代口傳歷史資料,去蕪存菁,編成族譜。黑帶‧巴彥說,他自己所屬的泰雅族是「麥斯巴基克(MAISPAZIQ)」族,在文獻上可以發現他們家族也曾住在五峰鄉的「十八兒」這個地方。「十八兒」部落的泰雅發音為「Shinbaer」,後人穿鑿附會,才傳出有人生十八個兒子這樣錯誤的說法。
原住民語言的保留很重要,像賽夏族頭目趙山河鑽研北賽夏語,為了「中藥」一個字,他可能要花十天,走遍全鄉問到五位耆老,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再如泰雅語「石加錄」是指在目前霞克羅國家步道那一帶的部落,但是政府卻把「石加錄」翻譯成「霞克羅」。這一翻已是十萬八千里,不經知道的人說明,你怎會了解「石加錄」就是「霞克羅」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