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野生蜜蜂淡季,台東蜂農發現,最近到養蜂場覓食蜂鷹數量與次數有增加趨勢(見下圖,莊哲權攝);中研院研究員劉小如建議,地方不妨發展生態旅遊,讓蜂鷹、蜂農、想觀賞蜂鷹覓食民眾達三贏局面。

大清早,在台東山區養蜂場裡,突然闖進一隻體型碩大的蜂鷹,牠停在蜂箱上大口吞著蜂臘及蜂蛹,即使觸怒蜂群攻擊,牠也老神在在,只有車輛經過才會翅振離開,但隔十幾分鐘,又回來繼續大快朵頤。

李姓蜂農與蜂鷹長期來培養出微妙默契,他將本要丟棄蜂巢片收集起來,讓蜂鷹飽餐一頓,蜂鷹早上七點即會在養蜂巢上空盤旋,隨後停在附近枝頭,確定安全無虞後,便飛下來覓食。

這幾天在「瘋」蜂鷹的鳥友賴文和,天一亮就到養蜂場躲偽帳,拍攝及記錄蜂鷹生態;他說,正值野外蜜蜂淡季,養蜂場提供充足食物來源,一天最多記錄到六隻蜂鷹個體。

中研院研究員劉小如表示,近年來已有很多人希望到蜂場觀看蜂鷹,蜂農也許可以酌收門票提供關生態解說、展售蜂蜜等產品,同時負責管理遊客行動,降低遊客被蜂螫危險或對東方蜂鷹干擾,這樣可達三贏局面,另亦兼顧生物多樣性保育。

#蜂農 #中研院研究員 #三贏局面 #劉小如 #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