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紹和指出,過去因反攻大陸國軍採攻勢作戰,金馬外島成反攻「跳板」,如今改採戰略守勢,金馬地位調整為台澎防衛作戰的「前哨」,僅需保留極少量兵力,最好以當地兵員為主,「不是撤軍,而是轉型」。隨兩岸關係發展,必要時某些外島可闢為國際觀光區,以示我國追求兩岸和平發展的決心。

裁編多少才合理?鍾紹和說,他和空軍退役少將曾章瑞、陸軍退役上校謝定正、海軍退役上校王志鵬等一批退役將校精算過,大、小金門、馬祖、東引及烏坵等島,各駐軍一營或一連兵力;當兩岸協商和平議題出現新的突破時,外島可按情況畫為軍事緩衝區,由警力或海巡兵力取代駐軍。

對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中共將領近日在兩會(人大政協)期間多有附議,就鍾紹和觀察,現階段兩岸在軍事上首要工作是建立「衝突管理」機制,防止任何誤判或擦槍走火,包括制定海峽行為準則、雙方設立熱線等。這些並不涉敏感議題,而是就兩岸難以預料的意外提出預防措施。

國防轉型千頭萬緒。鍾紹和表示,國軍不可能反攻大陸,但目前編制仍未改舊風,如將官人數是根據反攻平時編制六十萬大軍、戰時編制二百萬兵力而設,致如今將官比例明顯超編,上將竟多達十位;日本人口一億二千萬,軍力廿四萬,與國軍相當,但上將僅有四位,台灣上將之多已無現實意義。

鍾紹和強調,在國軍編制上,調整上將編制及將官比例是當務之急,馬政府推動「募兵制」五年後落實,兵員減少,上層不動,形成「頭重腳輕」,國軍何以建構「小而精」、「小而強」的現代勁旅。解放軍對台攻略從大規模進犯,調整為「巧戰而屈人之兵」,並結合非軍事手段,台灣的國防轉型已無等待時間。

#國防 #外島 #鍾紹和 #編制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