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報載疾管局委託大學教授進行防治登革熱研究計畫發現,長得像「海綿寶寶」卡通裡「皮老闆」的「劍水蚤」,可捕食登革熱病媒蚊幼蟲,並宣稱用人工大量繁殖「劍水蚤」,不會對人類及生態環境造危害。尤其對於南部農民灌溉、澆菜用的農用水桶,或積水地下室,「劍水蚤」渴望成為防治登革熱病媒蚊的最新祕密武器。筆者以實際參與南部防治登革熱病媒蚊多年的經驗,提出一些看法,並提醒南部民眾注意登革熱及病媒蚊的發生與防治。
首先,防治登革熱還是要以清除積水容器,杜絕埃及或白線斑蚊的孳生為主,利用其他生物捕食或噴藥,其實都是輔助或緊急時消滅病媒蚊的方法,民眾切不可以為有了像劍水蚤這樣的「武器」,就能高枕無憂,忽略了最基本有效的孳生源清除。
過去也曾利用大肚魚、孔雀魚等對病媒蚊進行過生物防治,但受限於這些蚊子天敵的存活能力、施用環境、生產成本等等因素而無法持續。現今有經費支援劍水蚤的培養與施放,爾後呢?
其次,歷經多年登革熱病媒孳生源之調查與訓練,地方政府負責業務同仁或稽查人員,其實對其轄區內的主要孳生源大多瞭若指掌,並予監控。現今最大問題是尚有許多隱性的孳生場所(如屋頂排水管、樹洞等)無法及時察覺並予清除,如果這些孳生蚊蟲的隱性場所無法得知,那如何能施放劍水蚤呢?
對於都會區地下室積水的處理,邏輯上是應設法排除積水,使病媒不再有孳生處所,而非留著積水養蚊,再養劍水蚤來防蚊。即使真的無法清除積水,使用WHO建議的亞培松粒劑即可快速殺滅蚊子幼蟲,如果擔心環境汙染,已經商品化的蘇力菌屬於生物性藥劑,也是很好的除蟲用藥且不影響環境。這些的防治成本絕對少於施用劍水蚤,且效果能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至今劍水蚤能有效防治登革熱病媒斑蚊的例子,僅於越南部分地區,那些地區的主要孳生源是因供水不足而置放的許多比人還高的大型水缸。二○一○年來自越南國家衛生與流行病研究所的Dr. Tran Vu Phong也曾提到他們利用劍水蚤防治斑蚊的情形,但更強調必須結合社區力量,先清除小型孳生容器後,再於儲水的大水缸中施用劍水蚤。台灣這樣的環境似乎不多,農民灌溉、澆菜用的水桶,也許可算施用劍水蚤的好環境,但如前述目前可用的化學或生物殺蟲劑,也一樣能達到殺孑孓的效果且更方便。
另外,別忘了劍水蚤主要只捕食一、二齡的孑孓,較大齡期的幼蟲與蛹該怎麼辦?現在許多人的迷思,一提到施藥就認為必定汙染環境、影響健康,事實上目前對付病媒蚊的許多藥劑像蘇力菌是生物性的,也有昆蟲生長調節、幾丁質合成抑制劑、類青春賀爾蒙等,都相當安全有效。而疫情發生時的緊急噴灑化學藥劑,則是立即撲滅帶毒病媒蚊的必要措施。民眾實無必要一聽到施藥就抗議反對,或予以負面評論。
比對氣象資料與南部病媒斑蚊的發生狀況,目前正是應該開始防治的時機。對於登革熱病媒蚊的防治,筆者並未反對劍水蚤的試用,若能成功防治蚊蟲,當然多了一個武器,但卻憂心大眾受媒體誤導以為有了「新」武器、萬靈丹,而忘了基本功||孳生源的清除!
(作者為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