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洛桑管理學院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的問題。」台灣GDP比重最高的產業為服務業,高達68.7%,台灣就業人口最大占比也是來自於服務業,高達58.6%,然而服務業創造的產值、資本、研發、薪資長年來未成長,顯然台灣服務業需要全面體檢、突圍。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鑑於此,特邀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舉辦「實在年代」系列專題講座。昨(14)日首度登場的是「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擔任引言人、副執行長林聖芬主持;預計今(15)日舉辦第2場系列講座,主題為:「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
服務業將扮演主導台灣經濟轉型的主要力量,學者專家大聲疾呼,政府應推動成立「人力加值培訓中心」,把服務業人才再升級,並建立服務業的研發補助機制,從租稅獎勵、研發計畫及產學合作3方面著手,為服務業突圍。
行政院政務委員、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管中閔、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昨(14)日在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實在年代」服務經濟轉型系列講座中,提出上述觀點。
管中閔主張,政府應成立台灣成為「人力加值培訓中心」,並讓創新、人才,成為服務業高值化、差異化的動能,打破服務業目前的侷限和困境。
陳添枝則表示,服務業是發展重要經濟的所在,不過,從多個數字來看,台灣服務業的產值是製造業的2倍半,但研發的經費連一半都不到。他主張,政府應建立服務業的研發補助機制,從租稅獎勵、研發計劃及產學合作著手。
管中閔表示,服務業應成為台灣經濟下一波成長的主要動能,不過政府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他認為,「教育的加值、培訓,是可以被產業化的!」建議政府應把「人力加值培訓中心」,視為可輸出的新興服務業。
管中閔指出,台灣服務業占全台灣GDP產值已高達68.7%,未來服務業要推動國際化、加值化,應以培育服務業的人才,為首要目標;成立「人力加值培訓中心」不但為產業培訓、加值新的人才,更可為新的人才,找到工作、找得到更高的薪資,甚至可引進全球服務業的外籍高層主管人才來台灣,接受訓練、實習、和加值,讓「人力加值培訓中心」也成為可以打進國際市場的新興服務業。
管中閔表示,推動「人力加值培訓中心」也可望藉由結合台灣優質的技職教育體系、過剩的軟體和硬體等教育資源,運用「產業化」的平台,建立製造業、服務業的「人力培訓產業」。
陳添枝也提出,服務業要提升,得靠研發才能創新,以全球服務業研發經費占服務業GDP比重的數據來看,英國最高達到0.87%,台灣才0.23%,可以看出崇尚紀律的國家,是適合發展製造業,像台灣、德國及日本。
以2010年為例,台灣製造業研發支出占其GDP的7.26%,服務業占其GDP的0.22%,這是全球最懸殊的數字,大部分國家的比例約為10比1,台灣真的差太多了。
陳添枝表示,也由於研發支出偏低,服務業的創新就會減少。就如先進國家的服務業以ICT應用為最多,台灣雖是ICT製造大國,但卻不講究應用。
陳添枝認為,ICT應用可改變服務的生產方法,也可創造新的服務商品,但ICT的使用受規模經濟的限制,本國服務業因為規模不足,因此應用ICT的動力也不足。
陳添枝建言,在「產業升級條例」下應確實做到租稅獎勵的部門別平等,不要像過去僅著重在製造業,希望未來一體適用,不要流於空有法規,卻無法適用的窘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